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 2016, Vol. 11 ›› Issue (4): 575-577.doi: 10.4103/1673-5374.180741

• 观点:脊髓损伤修复保护与再生 • 上一篇    下一篇

感觉减退后躯体感觉系统解剖变化:是否是预测促进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策略?

  

  • 收稿日期:2016-02-26 出版日期:2016-04-30 发布日期:2016-04-30
  • 基金资助: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授予HXQ(NS067017)

Anatomical changes in the somatosensory system after large sensory loss predict strategies to promote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Chia-Chi Liao#, Jamie L. Reed#, Hui-Xin Qi *   

  1.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Vanderbilt University, Nashville, TN, USA
  • Received:2016-02-26 Online:2016-04-30 Published:2016-04-30
  • Contact: Hui-Xin Qi, Ph.D., huixin.qi@vanderbilt.edu.
  • Supported by: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NIH grants NS067017 to HXQ; NS16446 to JHK.

摘要:

脊髓损伤病例涉及手到主要传入楔形核(铜)脑干的传输中断,该种病理现象在颈脊髓背柱损伤中尤其明显。触觉和体感输入的剥夺会损害手使用的熟练度。虽然部分患者在几个月后能够显著恢复灵巧手使用,但有些患者不能完全恢复。这种恢复差异常常部分归因于损伤程度和范围的不同。然而,个体伤病和恢复的指标之间的具体关系还需要深入研究。由于神经系统在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相似性,研究猴类模型十分有助于加强我们对人类大脑损伤和可塑性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对官能康复的研究。美国范德堡大学Hui-Xin Qi教授研究组此前的研究表明,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的适当激活与神经元反应与接触接近正常躯体组织恢复以及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改善有关。激活的皮质神经功能可以作为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试验以及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措施的标志。
文章通过回顾近期与对照损伤相比,猴类模型解剖研究对躯体感觉系统损伤后皮质重组的作用。他们主要通过背柱损伤感觉丧失的脊髓损伤模型,以及其他类型的脊髓损伤模型,包括超出该篇文章范围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损伤。对脊髓损伤患者而言,背柱损伤可能不完整或完整,它影响到参与恢复和适应不良可塑性的解剖和功能变化。文章还简要回顾了这种病变后皮层下的神经元连接,并建议脊髓损伤后的治疗策略和预后可以通过研究损伤诱发塑性涉及的皮质和感觉功能指标作为指导。

orcid: 0000-0003-0265-9194 (Hui-Xin 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