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 2025, Vol. 20 ›› Issue (3): 900-912.doi: 10.4103/NRR.NRR-D-23-01557
• 原著:视神经损伤修复保护与再生 • 上一篇
Baoqi Hu1, 2, #, Rui Wang2, #, Hanyue Zhang3, Xiou Wang1, Sijia Zhou1, Bo Ma1, Yan Luan3, Xin Wang2, Xinlin Chen3, Zhichao Zhang3, *, Qianyan Kang1, *
摘要:
虽然器官型视网膜外植体培养已经建立了十多年,与体内实验和细胞培养相比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势,但由于缺乏对体内视网膜发育和器官型视网膜外植体培养进行系统和持续的比较,使得该模型在出生后视网膜发育研究中存在争议。因此,实验旨在通过与体内视网膜的比较,验证将该模型用于出生后视网膜发育研究的可行性。实验发现,出生后视网膜外植体可以正常发育,其结构和时间轴与体内视网膜一致。首先,实验利用 SOX2 和 PAX6 免疫染色来识别视网膜祖细胞。然后,分别用 Ki-67和 DCX 免疫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这些细胞在体内和外植体中都显示出在出生后视网膜形成过程中同步衰退,在丰度和分布上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此外,实验还采用 Chx10,Gl Syn,NeuN 和 Iba1 免疫染色法分别检测了双极细胞、Müller胶质细胞、成熟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这些细胞类型出现的时间和空间模式在体内和外植体中表现出显著的一致性。这些结果表明,器官型视网膜外植体培养模型与体内出生后早期视网膜的发育过程高度一致,可以进行长期、系统和连续的观察。此研究提高了该模型在的出生后视网膜发育研究中应用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https://orcid.org/0000-0001-7990-101X (Zhichao Zhang); https://orcid.org/0000-0002-6744-658X (Qianyan 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