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 2016, Vol. 11 ›› Issue (6): 912-913.doi: 10.4103/1673-5374.184484
Ahmed Alhusban, Abdelrahman Y. Fouda, Susan C. Fagan *
摘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诱发脑卒中后促恢复效果的基本要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1导致其它血管紧张素II受体,主要是AT2的无对抗刺激。岩井等人表明AT2受体敲除会减弱脑卒中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促恢复效果。因此,合理地推测,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诱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是通过无阻止AT2受体刺激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诱导的促恢复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诱导的促恢复作用与大脑中依赖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传导的促血管生成响应相关联。此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促恢复效果是通过不反对AT2刺激,进而增强脑卒中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近年来我们对脑卒中病理生理学的理解取得了很大进展。遗憾的是,这些进展并没能转化为新的脑卒中治疗策略。临床前研究已经引进了一些可用于提升脑卒中后恢复潜力的干预措施,许多这些潜在的干预措施是有针对性的专注于神经血管单元的单一组成部分,但大多数干预方法未能在临床研究中被证明有效。此外,已有研究证明,改善脑卒中结果需要在神经血管单元内进行精心策划协调的促存活响应过程。这包括促进血管生成、神经发生和神经可塑性。因此,有必要确定能够积极影响神经血管单元的不同元素的新靶标。有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诱导血管生成、神经发生和神经可塑性。但是这种蛋白质的临床效用会被其药动学和化学特性限制。有趣的是,有科学家建议使用坎地沙坦,这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可以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通过上调受体(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 - TrkB)介导的信号表达。相应地,研究注意力被引导到评估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在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有益参与作用。
orcid:0000-0003-1105-0620 (Ahmed Alhusban),0000-0002-1148-195X (Susan C. Fa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