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 2022, Vol. 17 ›› Issue (11): 2459-2464.doi: 10.4103/1673-5374.339012
Ting-Ting Sun1, #, Guang-Yue Zhu2, #, Ya Zheng2, Ye-Ran Mao3, Qi-Long Hu1, Gong-Ming Song1 , Rong Xu1, Qi Yang2, Dan Zhao2, Xu-Yun Hua4, 5, 6, *, Dong-Sheng Xu3, 4, 6, *
摘要:
经典的配对关联刺激提高目标突触的可塑性,其疗效已在动物试验和上肢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相较于经典配对关联刺激,通过周围和中枢双靶点磁刺激形成关联配对刺激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已有研究表明配对相关磁刺激(PAMS)可以促进脑卒中后的神经修复,但目前PAMS是否能促进脊髓损伤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尚不明确。由于脊髓损伤后功能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皮质脊髓束的神经传导,因此该试验的目的是通过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变化验证PAMS增强神经回路激活的效果,从而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减少痉挛。验纳入中国康复医院脊髓损伤科胸椎创伤康复患者110例。受试者将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2组,试验组55例采用PAMS与常规康复治疗结合治疗,而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与假刺激配合治疗。试验的主要结局指标为基线至末次随访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脊髓神经功能评估表中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的变化。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基线至末次随访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脊髓神经功能评估表中的下肢感觉评分、运动诱发电位(MEP)、感觉诱发电位(SEP)、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Maslach倦怠量表(MB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RSD)评分的变化。上述各指标主要观察时间点均包括基线、干预开始后 4 周,然后在第12和24 周进行随访,并在整个治疗及随访过程中记录不良事件。在结果指标中,MEP潜伏期反应了皮质脊髓束的传递时间,波幅反应了皮质脊髓束的募集能力,通过该结果指标可以体现在脊髓前角突触形成棘波时间依赖性可塑性(STDP)配对刺激提高突触效能的作用机制。作者希望试验结果证实,PAMS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减少痉挛;PAMS通过激活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和刺激突触可塑性来促进神经修复;PAMS可为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康复提供一种新治疗方案。该试验的对象招募时间为2021-04,试验经中国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YZ2020-018,批准时间:2020-05-18。该方案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2100044794。方案版本号:1.0。试验将于2022年4月完成。
https://orcid.org/0000-0002-8477-5377 (Dong-Sheng Xu); https://orcid.org/0000-0002-2935-7551 (Xu-Yun 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