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 2021, Vol. 16 ›› Issue (10): 2071-2077.doi: 10.4103/1673-5374.30810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松果体miR-325在昼夜节律调节中的作用
Ning Sha1, 2, #, Hua-Wei Wang1, #, Bin Sun1, Min Gong1, Po Miao1, Xiao-Lu Jiang3, Xiao-Feng Yang1, Mei Li3, Li-Xiao Xu3, Chen-Xi Feng3, Yuan-Yuan Yang4, Jie Zhang5, Wen-Jing Zhu5, Yuan-Yuan Gao6, Xing Feng1, *, Xin Ding1, *#br#
摘要:
昼夜节律紊乱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常见且易被忽视的症状。但是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仍然未知。作者既往研究通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模型,揭示了松果体中miR-325上调可明显抑制褪黑素合成和昼夜节律调节的关键酶Aanat的产生。为了更好的揭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与松果体miR-325及昼夜节律障碍发生的机制,①此次试验于2019年在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了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患儿及健康新生儿进行比较,发现循环miR-325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睡眠和昼夜节律问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②以荧光素酶检测出LHX3是miR-325的直接下游靶标;③利用miR-325基因敲除小鼠证明,lhx3作为一种转录因子,通过依赖松果体miR-325的表达昼夜节律。进一步通过左颈总动脉双层结扎并低氧饲养2h建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小鼠模型,显示其松果体LHX3mRNA含量下降,但敲除基因miR-325的新生小鼠则出现逆转迹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昼夜节律的行为改善依赖于miR-325和LHX3。④该实验阐明了miR-325-LHX3轴调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昼夜节律紊乱的机制,并为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见解。临床试验于2015年7月20日经苏州大学儿童医院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5028),动物实验于2016年1月15日经苏州大学医学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XD-2016-1)。
https://orcid.org/0000-0002-0387-3240 (Xin Ding)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