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 2016, Vol. 11 ›› Issue (3): 420-421.doi: 110.4103/1673-5374.179051
William J. Readdy, Sanjay S. Dhall
摘要:
脊髓损伤是一种破坏性的病理条件,尽管我们对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理生理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但目前的治疗选择仍然有限。目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早期手术减压是否会给脊髓损伤患者带来有益效果方面,但很少有研究关注患者的医疗管理。最近的研究争议主要围绕在甲泼尼龙的管理方面,许多人认为,超生理平均动脉压的维护为医疗管理改善提供了最大希望。2013年指南建议应在急性颈髓损伤前七天将平均动脉压维护在85到90毫米汞柱之间。尽管受到当前该方面研究文献量较少的限制,但这一建议为许多脊髓损伤机构的医疗管理提供了基础。鉴于这种损伤模式的破坏性以及损伤后的长期后遗症,目前可用的干预措施数量仍然有限,我们将继续寻找替代和改进治疗方法以减少疾病负担。而研究平均动脉压疗法是很有前景的,但其必须在临床背景下进行。遍及相关研究,当脊髓损伤可以广泛地变化预后时,其仍被视为一种均匀损伤模式。其中的变量,包括伤害程度、损伤机制、出血性脊髓损伤和椎管内损伤模式都可以影响长期结果。在特异类患者中应用通用标准或许不是最好的方法。2015年我们研究的表明,接受升压药治疗的急性外伤性中央脊髓损伤患者,当平均动脉压保持在标准范围内时,患者遭遇心源性并发症的风险高达76%。结果表明,升压药管理与预防不良后果明显有关。他们认为,这些差异突出了持续临床决策的重要性。2013年AANS准则对急性脊髓损伤血管升压药管理的实施提出了标准,但临床医生必须根据实际临床情况继续判断应用。普遍指导原则会混淆脊髓损伤患者的多样性,进而可能会导致某些患者人群的有关风险比例升高。此外,多中心研究需要阐明急性脊髓损伤的适当管理标准。迄今为止,各脊髓损伤中心之间数据记录方法不一致是此类研究方向一直受到限制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建议,临床脊髓损伤研究机构(如国立脑卒中神经系统疾病卫生研究所/国立卫生研究所)成员应该开始采用一种标准化的方法采集收集数据,以促进多中心研究。因为急性脊髓损伤的发病率有限,所以扩大目前的单一机构研究到更大范围的多机构合作是十分必要的。这些亚群分析将提供更清晰的、个性化的指导方针,同时也能够阐明升压药给药各组真正的风险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