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 2025, Vol. 20 ›› Issue (5): 1505-1512.doi: 10.4103/NRR.NRR-D-23-01359
• 原著:神经损伤修复保护与再生 • 上一篇
Jieying Wu1, 2 , Shan Ye1, 2 , Xiangyi Liu1, 2 , Yingsheng Xu1, 2 , Dongsheng Fan1, 2, 3, *
摘要: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是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上下运动神经元均受累。早期的双侧肢体受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可能导致患者卧床不起。因此,研究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负担和其他风险因素是否对双侧肢体受累有影响至关重要。此项回顾性观察研究收集了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586例肢体发病患者。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在不同的表型中(以上运动单位受累为主的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和经典型的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无论是横向传播还是纵向传播,受累的间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次,在不考虑受累顺序的情况下,无论是上肢还是下肢,累及对侧肢体的受累间隔也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利用有向无环图的方法收集潜在的影响因素,包括:起病年龄、起病部位(上/下肢、左/右侧)、性别、传播模式(横向/纵向)、球部是否为第二受累区域、上运动神经元受累评分,构建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将累及起病肢体对侧设定为生存结局,而相应的受累间隔设定为生存时间,并将起病年龄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调整为分类变量,以53岁为界。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以肢体起病的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当具有较高的上运动神经元受累评分、以左侧肢体起病或者以横向传播的模式发展,均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受累至对侧肢体的危险因素,有进一步缩短受累的间隔风险。结果表明,在肢端发病的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中,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程度越高,可能导致对侧肢体受累进展越快。此研究成果有助于对肢体发病的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的管理和患者预后的预测。
https://orcid.org/0000-0002-3129-9821 (Dongsheng Fan); https://orcid.org/0009-0008-4847-4068 (Jieying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