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 2026, Vol. 21 ›› Issue (6): 2085-2106.doi: 10.4103/NRR.NRR-D-25-00260
• 综述:神经损伤修复保护与再生 • 下一篇
Ni Li1, 2, Lin Yan1, 2, Anna Peng1, 2, Xuefei Fu1, 2, Huan Qin1, 2, *, Kai Yao1, 2, *
摘要:
电压门控钠通道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离子传导途径,在调节神经元兴奋性和信号转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篇综述全面分析了电压门控钠通道的分子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意义,尤其侧重于阐明不同亚型(包括Nav1.1、Nav1.2和Nav1.6)在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癫痫、自闭症谱系障碍和视网膜功能障碍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文章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电压门控钠通道的发病机制,系统地探讨治疗策略从传统方法到创新方法的演变路径。首先,文章详细分析了两大类传统钠通道阻滞剂及其应用: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和苯妥英)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非卡因和奎尼丁)。然而,这些传统的阻断剂由于缺乏选择性而存在局限性,促使研究向更精确的治疗方向发展。其次,文章探讨了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包括加巴喷丁、大麻二酚和钙通道阻滞剂。这些药物从多个角度共同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为缓解症状提供了多种选择。再次,在创新疗法方面,这篇综述重点介绍了针对特定疾病的基因疗法的进展,如 STK-001(促进 SCN1A 基因的有效剪接)和 ETX101(利用 AAV9 载体传递工程化转录因子),这两种疗法都提供了针对德雷维综合征的靶向治疗方案。最后,文章还总结了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各种创新疗法,包括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孤儿药认定的PRAX-222(治疗SCN2A功能增益突变相关癫痫)和选择性Nav1.6抑制剂NBI-921352(治疗SCN8A相关癫痫)。文章通过对神经系统中的电压门控钠通道传统药物和基因治疗优缺点的综合比较,展望未来的治疗策略将综合两种方法的优势,向个性化精准医疗方向迈进,以期为离子通道疾病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https://orcid.org/0000-0002-1785-1114 (Huan Qin); https://orcid.org/0000-0002-8122-430X (Kai 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