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 2026, Vol. 21 ›› Issue (4): 1447-1467.doi: 10.4103/NRR.NRR-D-24-01262
Shurui Zhang1, #, Jingwen Li1, #, Xinyu Hu1, #, Hanshu Liu1 , Qinwei Yu1 , Guiying Kuang1 , Long Liu2 , Danfang Yu2 , Zhicheng Lin3 , Nian Xiong1, *
摘要:
α-突触核蛋白的错误折叠、聚集和沉积成路易体是引发帕金森病病理变化的关键事件。细胞外囊泡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脂质双分子层小泡,因其载体多样而在细胞间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施万细胞等各种脑细胞分泌的脑源性细胞外囊泡逐渐受到关注,它们是阐明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推进诊断和治疗策略的一种有前途的工具。此综述的目的是重点介绍最近在了解释放到血液中的脑源性细胞外囊泡及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面取得的进展,特别强调脑源性细胞外囊泡在 α-突触核蛋白聚集和扩散中的作用。脑源性细胞外囊泡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疾病进展,包括自噬-溶酶体功能障碍、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共同推动了帕金森病的神经退行性变。最近的研究表明,脑源性细胞外囊泡可从外周血样本中分离出来,携带α-突触核蛋白和其他关键生物标记物,如 DJ-1 和各种miRNA。这些发现凸显了脑源性细胞外囊泡不仅在早期诊断帕金森病方面,而且在疾病进展监测和鉴别诊断方面的潜力。文章还概述了脑源性细胞外囊泡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的潜在应用。针对脑源性细胞外囊泡 的治疗策略包括调节含病理α-syn的脑源性细胞外囊泡 的释放和吸收,以抑制其扩散。此外,脑源性细胞外囊泡还显示出作为治疗递送载体的巨大前景,能够将药物运送到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是,脑源性细胞外囊泡还能促进神经元保护、支持轴突再生和促进髓鞘修复,从而在神经再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这进一步提高了它们对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潜力。目前研究者们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识别和提取脑源性细胞外囊泡的方法,并且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队列研究来验证这些生物标记物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系统地阐明 脑源性细胞外囊泡的独特机制作用,以及它们在临床转化为早期检测和治疗开发方面的独特优势。
https://orcid.org/0000-0003-1371-0522 (Nian X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