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 2026, Vol. 21 ›› Issue (3): 1058-1073.doi: 10.4103/NRR.NRR-D-24-00924
Qianqian Chen1 , Xiangyi Xu1 , Shun Li2, *, Tianqing Xiong1, 2, 3, *
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无法提前预知的严重医疗事件,可对家庭和社会造成长期影响。深入了解遗传表现的变化和基本的分子控制机制有助于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在过去的几年里,对具有调控功能的各类 RNA 分子,如调控性长链非编码 RNA的研究已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研究领域的一大进步。此综述试图深入探讨调控性长链非编码 RNA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功能以及应用于临床的潜在策略。长链非编码 RNA有可能作为一种引诱剂吸引特定的微小RNA,并通过 “海绵效应 ”调控 miRNA 靶基因的表达。这种相互作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再灌注诱导的损伤、细胞死亡、免疫反应、自我降解、血管形成和活性氧等情况。文章列出了用于动物模型干预的调控长链非编码 RNA,包括长链非编码 RNA NKILA、长链非编码 RNA Meg8和长链非编码 RNA H19,以及被用作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和预测指标的长链非编码 RNA,如长链非编码 RNA FOXO3、长链非编码 RNA Xist和长链非编码 RNA RMST。这些长链非编码 RNA有望用于从基因层面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然而,由于长链非编码 RNA应用时具有低效率、低靶向性和不良反应的局限性,因此将 长链非编码 RNA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是一项挑战,未来需要进行细致而深入的验证。
https://orcid.org/0000-0001-6497-7847 (Tianqing Xiong); https://orcid.org/0000-0001-8601-2261 (Shun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