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 2013, Vol. 8 ›› Issue (35): 3325-3333.doi: 10.3969/j.issn.1673-5374.2013.35.007
Xiuhong Yuan, Xiangyan Liu, Qiuping Tang, Yunlong Deng
摘要:
约50%-70%的患者有中等到重度的手术后切割痛,但切割诱导机械痛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白细胞介素10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重要的疼痛相关介质,是否与切割诱导的机械痛相关?鉴于此,实验分别给予大鼠:(1)在麻醉状况下行左后肢足底中央部切割手术,(2)只进行麻醉(假手术组)。von Frey test检测结果显示,切割后0.5,3,6,24 h,与假手术组相比,切割手术组术侧后肢撤退阈值降低。对各组大鼠腰髓3-5节段对应的背根节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白细胞介素10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主要表达于中、小细胞 [直径(20–40 μm),< 20 μm的神经元]和卫星细胞中;切割手术组在术后6,24 h,白细胞介素10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高表达于大细胞(直径>40 μm的神经元)中,而且此高表达趋势与切割后大鼠术侧后肢机械痛阈值降低在时间上对应。结果证实,切割诱导的大鼠脊髓背根节中白细胞介素10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由中小神经元迁移至大神经元,其表达模式发生了转变,与其机械痛阈的降低在时间上对应,这可能是切割诱导机械痛的基础。作者认为,脊髓背根神经节中大神经元中的疼痛介质是切割性疼痛可能的新干预靶点。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出版内容重点: 脑损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帕金森;神经影像;神经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