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 2025, Vol. 20 ›› Issue (2): 557-573.doi: 10.4103/NRR.NRR-D-23-01130
Jiewen Chen1, 2, #, Xiaolin Zeng1, 2, #, Le Wang1, 2, #, Wenwu Zhang1, 2, Gang Li1, 2, Xing Cheng1, 2, Peiqiang Su1, 2, Yong Wan1, 2, *, Xiang Li1, 2, *
摘要:
侵袭性炎症和过度瘢痕形成是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修复困难的主要原因。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微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两种细胞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然而其所涉及的机制仍不明确。此次实验发现,脊髓损伤后,静息态小胶质细胞M0极化为促炎型小胶质状态的MG1和MG3;静息态星形胶质细胞则极化为反应性和瘢痕形成性星形胶质细胞。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及其受体Axl在脊髓损伤后在上述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在体外实验中,Gas6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和促炎型小胶质细胞的极化有负面影响,甚至抑制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和促炎型小胶质细胞之间的交叉调控。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Gas6可通过抑制YAP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极化,并通过抑制NF-κB/p65和JAK/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促炎型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在体内实验中,Gas6可抑制脊髓损伤部位中的促炎型小胶质细胞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极化,从而促进组织修复和运动功能恢复。实验提出Gas6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炎症通路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极化,减弱炎症微环境中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缓解脊髓局部炎症并减少胶质瘢痕的形成,发挥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
https://orcid.org/0000-0002-4869-7041 (Xiang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