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 2025, Vol. 20 ›› Issue (8): 2199-2217.doi: 10.4103/NRR.NRR-D-23-01985
Zi Ye1, #, Runqing Liu1, #, Hangxing Wang2 , Aizhen Zuo1 , Cen Jin3 , Nan Wang4 , Huiqi Sun5 , Luqian Feng6 , Hua Yang6, *
摘要:
脑缺血后的再灌注会对脑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加重患者的病情,这种现象被称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的研究已经阐明了Sirtuin蛋白家族(Sirtuins,SIRTs)在调节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将其作为一种新的干预靶点来影响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预后的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鉴于此,文章概述了SIRTs的起源和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SIRTs参与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各种机制,包括炎症、氧化应激、血脑屏障损伤、细胞凋亡、热蛋白沉积和自噬。通过调节SIRTs的表达并影响核转录因子κB信号传导、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和叉头盒O(FoxO)参与的氧化应激等代表性通路,探索与SIRTs相关的治疗途径,从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后。文章还总结了调节SIRTs表达的内源性物质(如RNA和激素)、药物、膳食补充剂和新兴疗法的潜力,并发现调节SIRTs在与其他风险因素相结合时也能减轻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虽然SIRTs有希望成为治疗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靶点,但目前的研究大多基于啮齿类动物模型,这与人类的昼夜节律相反,可能会影响以SIRTs为靶点的药物疗法的疗效。总之,这篇综述为SIRTs在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和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https://orcid.org/0000-0002-3473-8498 (Hua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