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 2020, Vol. 15 ›› Issue (12): 2306-2317.doi: 10.4103/1673-5374.284997
Ai-Mei Liu 1 , Bo-Li Chen 1 , Ling-Tai Yu 1 , Tao Liu 1 , Ling-Ling Shi 1 , Pan-Pan Yu 1 , Yi-Bo Qu 1, 3 , Kwok-Fai So 1, 2, 3, Li-Bing Zhou 1, 2, 3
摘要:
多种类型的干细胞被认为可用于治疗脊髓损伤,但是其作用机制及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早有争议。此次实验以打击法建立T10挫伤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分别在伤后第9天损伤节段两侧注射2.5 µL人脐带来源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1×105细胞/μL),并以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的大鼠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尽管移植的人脐带来源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无法在体内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但它们均可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同样人脐带来源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也能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存活和轴突再生,并减少了胶质瘢痕和病变空腔的形成,减少巨噬细胞的数量。(1)Bio-Plex分析显示,移植后第3天,与对照组相比,移植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鼠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0表达升高,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降低,且移植2种细胞均能下调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表达;(2)而第7天时,移植2种细胞的大鼠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0和13均上调。基于iTRAQ的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2种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以常规和特定方式诱导了与轴突再生、神经营养和细胞凋亡相关的多个基因的表达变化。(3)结果说明移植2种来源间充质干细胞都能通过抗炎和促轴突生长作用,促进脊髓损伤后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且作用效果相似,但是2种细胞诱导的细胞因子和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动物实验于2018年经暨南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准号20180228026),人干细胞的应用于2016年得到中国暨南大学医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准号2016041303)。
orcid:
0000-0002-8975-5228 (Li-Bing Zhou)
0000-0003-4039-4246 (Kwok-Fai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