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脊髓损伤修复保护与再生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硬膜外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
    Elliot H. Choi, Sandra Gattas, Nolan J. Brown, John D. Hong, Joshua N. Limbo, Alvin Y. Chan, Michael Y. Oh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1, 16 (12): 2367-2375.   DOI: 10.4103/1673-5374.313017
    摘要277)      PDF (424KB)(170)   

    Neural Regen Res: 硬膜外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潜力

    脊髓损伤研究的一个长期目标是制定有效的修复策略,使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近年来,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进展显著改善了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揭示了脊髓损伤的潜在细胞和分子事件。这些努力促进了药物、生物材料和干细胞治疗的发展。在脊髓损伤的多种动物模型中,硬膜外电刺激脊髓显示运动功能恢复。有关硬膜外电刺激疗效的新证据进一步扩大了硬膜外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潜力。大多数临床研究是在极少数脊髓损伤范围广泛的患者身上进行的。因此,后续的研究对于评估硬膜外电刺激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潜力和优化刺激参数至关重要。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Michael Y. Oh团队认为在阐明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和应用硬膜外电刺激恢复运动功能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调节脊髓神经网络,硬膜外电刺激能够恢复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和患者的迈步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对人类受试者的研究表明,靶向本体感受器回路在残余下行通路的重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硬膜外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未来方向需要克服几个挑战。例如,需要改进以建立最佳的硬膜外电刺激技术和刺激参数;改善电极的生物相容性对减少长期并发症的发生。尽管挑战依然存在,但证明硬膜外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有效性的案例正在出现。因此,跨学科的合作将促进人们对硬膜外电刺激在神经回路恢复中机制的理解,并加速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1年 12 月 12 期发表。

    https://orcid.org/0000-0003-0477-6116 (Michael Y. Oh)

    深入研究脊髓损伤管理的最新进展:近期进展回顾
    Joseph A. Flack, Krishna Deo Sharma, Jennifer Yanhua Xie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2): 283-291.   DOI: 10.4103/1673-5374.317961
    摘要262)      PDF (721KB)(155)   
    Neural Regen Res:脊髓损伤治疗和管理的更有效模式
    脊髓损伤干细胞移植的研究始于大约50年前,最近开始了临床试验。不同类型的细胞通过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能力已经被研究过。脊髓损伤移植中研究最广泛的细胞类型是神经干细胞和祖细胞、少突胶质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雪旺细胞和嗅鞘细胞。少突胶质祖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髓鞘的细胞。雪旺细胞是周围神经的髓鞘细胞。大量动物研究表明,所有这些细胞类型都是细胞治疗的可行候选,通过神经保护、轴突出芽和/或再生、免疫调节和髓鞘再生等多种机制介导脊髓损伤的功能改善。最新研究表明在脊髓损伤中,由于脊髓损伤部位的不良微环境,仅移植干细胞不足以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细胞外环境在控制细胞行为,包括细胞生长和分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移植细胞能在合适的细胞外环境中存活并分化成所需的细胞类型。许多类型的支架,如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或人工生物材料,已在移植实验中进行了研究。将N-钙粘蛋白修饰的胶原支架、原代神经干细胞和基质凝胶的混合物、胶原/丝素3D支架以及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完全横断的大鼠脊髓中,在啮齿类动物脊髓损伤后显示出类似的结果。
    来自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的Jennifer Yanhua Xie团队认为了解不同干细胞的信号激活途径对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是有益的,例如,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其结合体HTRA1不仅能减少嗅神经的巨噬细胞数量,而且能促进嗅鞘细胞吞噬神经碎片。迁移抑制因子抑制HTRA1影响嗅鞘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另一个潜在的研究领域是将不同的治疗方法结合起来,看看是否比单一的治疗方法更有效。甲基强的松龙联合Rho-Rock抑制剂治疗脊髓损伤可能比单纯使用Rho-Rock抑制剂更有效。体外小体结合人工支架可用于脊髓损伤治疗的潜在传递系统。电刺激脊髓可结合多种干细胞疗法,促进移植细胞与宿主细胞之间的整合,有力促进功能恢复。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2 月 2 期发表。
    https://orcid.org/0000-0002-3940-2766 (Jennifer Yanhua Xie) 
    Chx10+V2a中间神经元在运动调节和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Wen-Yuan Li, Ling-Xiao Deng, Feng-Guo Zhai, Xiao-Yu Wang, Zhi-Gang Li, Ying Wa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5): 933-939.   DOI: 10.4103/1673-5374.355746
    摘要182)      PDF (2829KB)(120)   

    Chx10阳性特异性标记的V2a中间神经元(Chx10+V2a)在脊髓运动神经元(MN)的兴奋性驱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研究通过化学遗传消融方法证实Chx10+V2a参与运动起始、维持、交替、速度和节律调控过程。因此其在运动和自主神经系统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Chx10+V2a在脊髓运动调节和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尚未阐明。文章介绍了Chx10+V2a中间神经元的起源、分子特征和功能作用,重点阐述其在脊髓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Chx10+V2a功能多样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募集在多种脊髓神经环路中。Chx10+V2a发挥运动信息整合作用,整合各种皮质脊髓、机械感觉和中间神经通路,大量证据表明Chx10 V2a在调控CPG和运动模式生成中发挥节律维持、交替调节作用。因此大量研究者认为损伤后移植和内在调控V2a中间神经元可作为一种有效脊髓损伤治疗策略。最后文章回顾了应用衍生和刺激/移植Chx10+V2a中间神经元作为治疗脊髓损伤策略的最新临床前研究进展发现,Chx10+V2a可作为脊髓损伤的新型治疗靶点。未来优化策略可聚焦于移植Chx10+V2a中间神经元在脊髓损伤灶中的生存能力、成熟度和功能整合。

    https://orcid.org/0000-0002-5632-486X (Ying Wang); https://orcid.org/0000-0002-6751-2225 (Zhi-Gang Li)

    脊髓损伤后呼吸可塑性:从小鼠到人类
    Katherine C. Locke, Margo L. Randelman, Daniel J. Hoh, Lyandysha V. Zholudeva, Michael A. Lane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10): 2141-2148.   DOI: 10.4103/1673-5374.335839
    摘要140)      PDF (5075KB)(59)   
    脊髓损伤治疗的分子方法
    Fernanda Martins de Almeida, Suelen Adriani Marques, Anne Caroline Rodrigues dos Santos, Caio Andrade Prins, Fellipe Soares dos Santos Cardoso, Luiza dos Santos Heringer, Henrique Rocha Mendonça, Ana Maria Blanco Martinez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1): 23-30.   DOI: 10.4103/1673-5374.344830
    摘要134)      PDF (1457KB)(145)   
    https://orcid.org/0000-0002-0821-5730 (Ana Maria Blanco Martinez)
    基因疗法修复脊髓损伤:临床前研究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Catriona J. Cunningham, Mindaugas Viskontas, Krzysztof Janowicz, Yasmin Sani, Malin E. Håkansson, Anastasia Heidari, Wenlong Huang, Xuenong Bo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2): 299-305.   DOI: 10.4103/1673-5374.347941
    摘要134)      PDF (2859KB)(60)   
    https://orcid.org/0000-0002-9216-9414 (Catriona J. Cunningham)
    脊髓损伤中的微胶质电压门控质子通道Hv1
    Jiaying Zheng, Madhuvika Murugan, Lingxiao Wang, Long-Jun Wu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6): 1183-1189.   DOI: 10.4103/1673-5374.327325
    摘要131)      PDF (5347KB)(93)   
    Neural Regen Res:电压门控质子通道 Hv1 在外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作为病变的第一反应者,表现出双面性。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吞噬并消除细胞碎片、释放细胞因子召集外周免疫细胞到损伤部位。过度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可产生过多的活性氧和促炎细胞因子从而加重继发性损伤。
    来自美国梅奥诊所神经科的Long-Jun Wu团队总结,尽管最近支持小胶质细胞电压门控质子通道 Hv1 在脊髓损伤中的有害作用的报告激增,但关于 Hv1 激活机制仍未明确。未来需要充分了解 Hv1 通道在小胶质细胞激活中的功能,特别是在脊髓损伤中。最近的研究表明,神经元活动调节小胶质细胞钙信号,尽管机制尚不清楚。已知 Ca2+ 信号传导在调节小胶质细胞激活方面发挥关键作用。Hv1 的激活诱导膜超极化,这可能与由于钙离子驱动力增加而导致的钙内流有关。虽然小胶质细胞 Hv1 受到关注,但其他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Hv1被忽视。这些外周免疫细胞可能是脊髓损伤的重要介质。因此,需要阐明 Hv1 在其他细胞类型中的作用。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 6月6 期发表。
    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治疗脊髓损伤:一种有前途的替代疗法
    Yu Li, Ping-Ping Shen, Bin Wa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1, 16 (8): 1500-1509.   DOI: 10.4103/1673-5374.303013
    摘要123)      PDF (1236KB)(103)   
    神经元重编程治疗脊髓损伤
    Xuanyu Chen, Hedong Li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7): 1440-1445.   DOI: 10.4103/1673-5374.330590
    摘要121)      PDF (509KB)(46)   
    氯马斯汀在脊髓损伤后髓鞘再生及神经元和骨骼肌保护中的作用 
    Ali Myatich, Azizul Haque, Christopher Sole, Naren L. Banik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5): 940-946.   DOI: 10.4103/1673-5374.355749
    摘要120)      PDF (720KB)(112)   
    脊髓损伤轴突修复过程中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优势
    Shi-Xin Wang, Yu-Bao Lu, Xue-Xi Wang, Yan Wang, Yu-Jun Song, Xiao Wang, Munkhtuya Nyamgerelt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10): 2117-2125.   DOI: 10.4103/1673-5374.335822
    摘要119)      PDF (580KB)(86)   
    脊髓损伤引起的认知障碍:叙述性综述
    Oscar V. Alcántar-Garibay, Diego Incontri-Abraham, Antonio Ibarra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12): 2649-2654.   DOI: 10.4103/1673-5374.339475
    摘要117)      PDF (1490KB)(73)   
    microRNAs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Feng-Shou Chen, Xiang-Yi Tong, Bo Fang, Dan Wang, Xiao-Qian Li, Zai-Li Zha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12): 2593-2599.   DOI: 10.4103/1673-5374.339471
    摘要113)      PDF (2486KB)(87)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与多种病理生理改变有关。诱发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本机制尚未完全确定。微小RNA(miRNAs)是一类非编码RNAs,它是介导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新靶点,调节众多的生理功能,包括细胞凋亡、自噬、炎症和血脊髓屏障损伤。已知miRNAs表达谱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发生改变。因此,了解miRNAs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开发针对该损伤的潜在预防和治疗策略。此综述总结了miRNAs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以及miRNAs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中的潜在治疗标靶。

    https://orcid.org/0000-0001-7897-8680 (Zai-Li Zhang)

    Semaphorin7A:在脊髓损伤后控制5-羟色胺能回路和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Julie Fourneau, Florence M. Bareyre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5): 959-962.   DOI: 10.4103/1673-5374.324828
    摘要111)      PDF (2141KB)(29)   
    Neural Regen Res:信号蛋白7A在5-羟色胺能神经回路重塑中的作用
         脊髓损伤的修复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多种策略。诱发胸腰椎脊髓病变部位下方5-羟色胺能纤维的再生长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无论是在发育过程中还是成年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大脑和脊髓中神经网络的正确连接都依赖于轴突导向分子。信号蛋白是一个排斥性轴突导向分子家族,在发育过程中和损伤后确保神经元轴突与其相应靶点的准确连接是必需的。信号蛋白7A通过与受体PlexinC1或整合素的相互作用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一些研究表明,信号蛋白7A控制着不同部位的轴突生长和模式,如外侧嗅觉束、桶状皮质或小脑。除了这些公认的促进生长和模式形成的作用外,信号蛋白7A还可以诱导新生小鼠的活动依赖性嗅觉突触形成,并影响树突棘的密度和成熟。最新研究表明通过与受体plexinC1的相互作用,信号蛋白7A能够控制黑质纹状体和多巴胺能通路的单胺能轴突的正确靶向性。在健康的2至3个月信号蛋白7A缺陷小鼠中,信号蛋白7A纯合缺失导致5-羟色胺能神经支配显著增加,不仅影响背角和腹角,而且影响腰脊髓的中间层。尽管有过多的5-羟色胺能神经支配,没有观察到运动神经元接触的增加或5-HT2A受体表达的增加,因为运动的控制还涉及除5-羟色胺(如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以外的单胺能神经调节剂。 
         来自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的Florence M.Bareyre团队认为,缺乏信号蛋白7A导致大量的5-羟色胺能投射到腰脊髓背角,表明信号蛋白7A也限制了成人脊髓损伤后5-羟色胺能连接的重塑。5-羟色胺能神经支配模式的改变,在背角有丰富的表达,可能与信号蛋白7A小鼠出现痉挛症状和缺乏功能恢复直接相关。这是否是信号蛋白7A对5-羟色胺能模式的直接影响,还是信号蛋白7A缺陷小鼠中存在额外的干扰尚不清楚。一方面,来自脑干的5-羟色胺能投射通过直接接触运动神经元或通过调节脊髓中间神经元间接启动节律性运动活动。另一方面,信号蛋白7A的缺乏可以改变传入神经的输入,导致5-羟色胺能在背角过度调节。因此,确定重要的调节因子和潜在的脊髓损伤后药物靶点,如信号蛋白7A,以及它们在损伤后的回路重构中的作用,如脊髓损伤后控制运动功能的5-羟色胺能通路,可为开发更精细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机会。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5月5期发表。
    线粒体功能障碍作为脊髓损伤的靶点:病理过程和治疗方法之间的密切关系
    Julieta Schmidt, Héctor Ramiro Quintá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10): 2161-2166.   DOI: 10.4103/1673-5374.369094
    摘要109)      PDF (901KB)(70)   
    https://orcid.org/0000-0002-2098-7346 (Héctor Ramiro Quintá) 
    基于生物流体的生物标志物在脊髓损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Hong-Da Wang, Zhi-Jian Wei, Jun-Jin Li, Shi-Qing Fe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5): 963-971.   DOI: 10.4103/1673-5374.324823
    摘要107)      PDF (946KB)(65)   
    Neural Regen Res: 基于生物流体的脊髓损伤生物标志物
    目前在脊髓损伤患者中进行的新研究已经证实,生物流体(Bio-fluid)中的一些生物标志物在脊髓损伤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已成为了目前脊髓损伤诊断领域关注的热点。
    中国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鸿达等在其一项最新综述中,阐述了目前最新发现的脊髓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1)大多数结构蛋白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β、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神经丝蛋白L和tau蛋白,均与急性脊髓损伤的诊断、脊髓损伤分级(AIS)和预后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2)炎症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脊髓损伤的急性和慢性阶段作为其诊断生物标记中都表现出了良好效应;(3)非编码RNA如miRNA和lncRNA对脊髓损伤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潜力;(4)微量元素(镁、硒、铜、锌)可能与脊髓损伤后的运动恢复有关,可预测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5)体液标志物可反映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它的优点是便宜、采样方便和易于动态追踪,而其缺点是其影响因素众多以及这些标志物表达水平不稳定;(6)尽管上述各种相关指标已被证实是脊髓损伤的潜在生物标记并各具特色,但仍需要从大型临床和前瞻性研究中获得更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识别在脊髓损伤的诊断和预后中最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文章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5月第5期。
     Noggin在脊髓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Nadia Al-Sammarraie, Mohammed Mahmood, Swapan K. Ray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3): 492-496.   DOI: 10.4103/1673-5374.350190
    摘要102)      PDF (1463KB)(61)   
    脊髓损伤中的环状和长链非编码RNA 
    Yan Zhang, Ho Jun Yun, Yu Ji, Eric Cosky, Wen-Xiu Zhang, Wei Han, Yu-Chuan Di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11): 2399-2403.   DOI: 10.4103/1673-5374.335835
    摘要96)      PDF (3557KB)(128)   

    脊髓损伤后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Shuang Zhu, Bing-Sheng Yang, Si-Jing Li, Ge Tong, Jian-Ye Tan, Guo-Feng Wu, Lin Li, Guo-Li Chen, Qian Chen, Li-Jun Li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1, 16 (10): 1935-1943.   DOI: 10.4103/1673-5374.308068
    摘要95)      PDF (952KB)(129)   

    Neural Regen Res脊髓损伤后的翻译后修饰

    脊髓损伤会导致一系列功能损害和心理并发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灾难。据报道,全世界有2000多万人受到脊髓损伤的影响,他们的生活早已无法自理。因此,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和医生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脊髓损伤后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近几十年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的Shuang Zhu团队认为尽管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靶向治疗在脊髓损伤中具有优势,但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许多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靶点是不同的,这使得药物学上难以靶向这些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其次,创伤后不同时间点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功能不同,难以确定靶向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适宜时间。最后,但并非最重要的是,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再生失败的原因有多种,一种特异性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只调节其内在再生能力或抑制分子或胶质瘢痕,可能不足以保证有意义的恢复。对于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来说,完全康复是不现实的,治疗策略应注重逐步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对于翻译后修饰治疗,神经痛控制的研究可能比运动或感觉恢复更为迫切。研究表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神经病变疼痛缓解中起作用。此外,阻碍轴突再生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应研究针对多个因素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组合。此外,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等其他治疗策略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调节的基础上可能会显著增加疗效。

    这项成果撰写的文章发表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110期。

    https://orcid.org/0000-0002-4077-1198 (Li-Jun Lin); https://orcid.org/0000-0003-4406-5618 (Qian Chen); 
    https://orcid.org/0000-0002-7778-2149 (Guo-Li Chen) 

    脊髓类器官研究应用的现在与未来
    Gang Zhou, Siyuan Pang, Yongning Li, Jun Gao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5): 1013-1019.   DOI: 10.4103/1673-5374.385280
    摘要94)      PDF (3190KB)(66)   

    脊髓类器官是来源于干细胞的三维组织,可模拟体内脊髓的主要形态和功能特征。由于新兴的生物工程方法不断优化培养方案,综述通过回顾过去10年脊髓类器官在培养技术、表型以及在具体疾病中的应用,发现目前的脊髓类器官不仅可动态模拟神经管的形成,而且可沿着背腹侧和头侧尾轴表现出细胞结构的多样性。此外,融合运动神经元和其他区域特异性类器官的融合类脊髓器官可表现出复杂的神经回路,并可对类脊髓器官进行功能评估。这些特性使脊髓类器官成为疾病建模、药物筛选和组织再生的宝贵工具。通过对类脊髓器官的研究,研究者已在脊髓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目前的脊髓类器官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得到广泛的转化应用。下一代脊髓类器官的构建依赖于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出台,以及更加关注生物电刺激和电生理功能评估等。

    https://orcid.org/0000-0003-1520-0235 (Jun Gao)

    自噬协同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
    Yao Shen, Yi-Piao Wang, Xin Cheng, Xuesong Yang, Guang Wa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8): 1629-1636.   DOI: 10.4103/1673-5374.363189
    摘要93)      PDF (3638KB)(79)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力的细胞,其在修复脊髓损伤方面具有很大的前景,但是干细胞的更新和分化活动需要严格控制干细胞中的蛋白质周转来实现细胞重塑。自噬作为高度的保守的细胞稳态的“守门人”,可通过精确控制细胞内的蛋白质周转来调节细胞重塑。最近有研究发现,在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中可见自噬标志物表达的改变。因此,了解自噬是否会影响干细胞命运,促进脊髓损伤修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文章从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自噬与干细胞功能、脊髓损伤中的自噬与干细胞功能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噬稳态控制对于脊髓损伤修复的重要性,提出自噬与干细胞对于脊髓损伤的协同治疗作用。

    https://orcid.org/0000-0001-7595-2880 (Guang Wang); https://orcid.org/0000-0002-2537-5752 (Xuesong Yang)

    调节烯醇化酶的激活促进脊髓损伤中的神经保护和再生
    Hannah M. McCoy, Rachel Polcyn, Naren L. Banik, Azizul Haque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7): 1457-1462.   DOI: 10.4103/1673-5374.361539
    摘要92)      PDF (1035KB)(24)   
    脊髓损伤比较模型中的嘌呤能信号系统
    Eva E. Stefanova, Angela L. Scott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11): 2391-2398.   DOI: 10.4103/1673-5374.338993
    摘要90)      PDF (2011KB)(104)   
    Within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has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elucidating the complex pathophysiology underlying spinal cord injury. However, despite the many advances using conventional mammalian models, both cellular and axonal regeneration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have remained out of reach. In this sense, turning to non-mammalian, regenerative species present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identify pro-regenerative cues and characterize a spinal cord microenvironment permissive to re-growth. Among the signaling pathways hypothesized to be dysregulated during spinal cord injury is the purinergic signaling system. In addition to its well-known role as energy currency in cells, ATP and its metabolites are small molecule neurotransmitters that mediate many diverse cellular processes with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hil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s of the purinergic system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is limited, this signaling pathway has been implicated in all injury-induced secondary processes, including cellular death, inflammation, reactive gliosis, and neural regeneration. Given that the purinergic system is also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between mammalian and non-mammalian species, comparisons of these roles may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conditions responsible for recovery success. Here, we compare the secondary processes between key model species and the influence of purinergic signaling in each context. A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signaling system and pro-regenerative conditions continues to evolve, so does the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for spinal cord injury. 
    研究慢性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临床试验入组时间:来自系统综述和北美数据库的结果
    F M Moinuddin, Yagiz Ugur Yolcu, Waseem Wahood, Jad Zreik, Sandy Goncalves, Anthony John Windebank, Wenchun Qu, Mohamad Bydo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5): 953-958.   DOI: 10.4103/1673-5374.324826
    摘要90)      PDF (638KB)(50)   
    Neural Regen Res  试验研究入组时间与慢性脊髓损伤修复结局的关系: 基于系统综述和北美数据库的结果
    目前已有大量临床试验探讨了不同的试验方法在慢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中的作用。然而,在试验入组登记过程中,对于如何确定SCI和干预之间的时间段有不同的看法。来自美国梅奥诊所神经信息学实验室的Mohamad Bydonji及其团队评估了慢性SCI患者临床试验入组时间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他们从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下载了957项临床研究数据,并从系统综述中收集了9项慢性SCI再生干预临床试验的个体患者数据。经过分析比较发现,试验入组时间与慢性脊髓损伤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改善关系密切,试验入组时间范围广泛可能会导致试验结果不精确。临床试验设计应考虑适当的伤后时间框架来评估治疗效果。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1年5月5期发表。

    https://orcid.org/0000-0002-0543-396X (Mohamad Bydon) 

    创伤性脊髓损伤微循环中的靶向药物治疗
    Rongrong Wang, Jinzhu Bai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1): 35-42.   DOI: 10.4103/1673-5374.375304
    摘要84)      PDF (1014KB)(50)   

    创伤性脊髓损伤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这些不良结果与脊髓损伤机制复杂、中枢神经元的再生能力有限以及创伤性损伤形成的抑制环境密切相关。微循环障碍是脊髓继发性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多种治疗药物已被证明可以改善创伤环境、减轻继发损伤或促进再生/修复。其中,脊髓微循环已成为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靶点,以微循环为靶点的药物干预可改善脊髓损伤的微环境、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这些药物靶向脊髓微循环的结构和功能,对维持脊髓神经元、轴突和胶质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综述就脊髓微循环在脊髓损伤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包括脊髓微循环的结构和脊髓损伤引起的脊髓微循环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了讨论,并对SCI后针对脊髓微循环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了总结。

     https://orcid.org/0000-0003-2284-782X (Jinzhu Bai)

    脊髓损伤中的轴突生长抑制剂及其受体:从生物学到临床翻译
    Sílvia Sousa Chambel, Célia Duarte Cruz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12): 2573-2581.   DOI: 10.4103/1673-5374.373674
    摘要83)      PDF (1006KB)(49)   
    https://orcid.org/0000-0001-8922-5713 (Célia Duarte Cruz) 
    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囊泡及经颅磁刺激抑制脊髓损伤铁死亡的作用
    Qi-Feng Song, Qian Cui, Ya-Shi Wang, Li-Xin Zha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9): 1861-1868.   DOI: 10.4103/1673-5374.367838
    摘要81)      PDF (1301KB)(114)   

    脊髓损伤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复杂,目前治疗效果不理想。铁死亡是脊髓损伤后引起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现有的治疗方法尚未能阻断其发生。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囊泡及经颅磁刺激具有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铁死亡来改善神经功能的潜力,具体机制可能包括重新激活铁死亡防御通路和/或抑制铁死亡发生的关键调控因子和/或抑制脊髓损伤后氧化还原反应等,具体主要涉及4条平行通路:(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谷胱甘肽(GSH)系统;(2)铁死亡抑制蛋白1(FSP1)-泛醇(CoQH2)系统;(3)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CoQH2系统;(4)GTP环水解酶1(GCH1)-四氢生物蝶呤(BH4)系统。上述发现有望为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及手段。然而,此领域尚无具有说服力的直接证据,仍迫切需要开展进一步实验来获得令人信服的结论。

    https://orcid.org/0000-0003-1421-9612 (Li-Xin Zhang) 

    恢复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一个特异性案例
    Zubair Ahmed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9): 1925-1930.   DOI: 10.4103/1673-5374.367837
    摘要74)      PDF (478KB)(36)   
    细胞外囊泡联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更有效果的证据
    Tingting Wang, Guohao Huang, Zhiheng Yi, Sihan Dai, Weiduan Zhuang, Shaowei Guo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2): 369-374.   DOI: 10.4103/1673-5374.377413
    摘要73)      PDF (1173KB)(66)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系统损伤,会导致持续的神经功能缺陷,其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药物和康复疗法。然而,这些方法都不能显著逆转神经功能障碍。最近,各种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已被运用于不同的脊髓损伤模型,这为治疗脊髓损伤开辟了新的无细胞疗法。单独使用细胞外囊泡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此次综述基于细胞外囊泡的最新的联

    https://orcid.org/0000-0002-3662-0290 (Shaowei Guo); https://orcid.org/0000-0003-0723-9447 (Weiduan Zhuang)

    嘌呤能受体在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和再生中的作用
    Rui-Dong Cheng, Wen Ren, Ben-Yan Luo, Xiang-Ming Ye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8): 1684-1690.   DOI: 10.4103/1673-5374.363186
    摘要65)      PDF (971KB)(30)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参与神经修复和再生的机制很复杂,目前临床上还未找到有效的干预措施。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和再生是改善伤后神经功能的重要环节,但神经细胞的再生能力低下,脊髓损伤后轴突和髓鞘再生困难,阻碍了功能恢复。脊髓损伤后,大量ATP及其代谢产物被释放出来,通过作用于脊髓中广泛表达的嘌呤受体,介导细胞内和细胞外的信号通路,参与多方面的功能调节,以改善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和再生。文章总结了脊髓损伤中嘌呤能受体的作用机制,突出了嘌呤能受体作为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和再生的干预标靶的潜在作用。

    https://orcid.org/0000-0002-9892-5778 (Ben-Yan Luo); https://orcid.org/0000-0003-2230-6329 (Xiang-Ming Ye)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