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神经损伤修复保护与再生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miR-128 通过调节 PPARγ 依赖性通路发挥G9a 抑制的神经保护作用
    Aina Bellver-Sanchis, Pedro A. Ávila-López, Iva Tic, David Valle-García, Marta Ribalta-Vilella, Luis Labrador, Deb Ranjan Banerjee, Ana Guerrero, Gemma Casadesus, Coralie Poulard, Mercè Pallàs, Christian Griñán-Ferré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11): 2532-2542.   DOI: 10.4103/1673-5374.393102
    摘要22)      PDF (6890KB)(21)   

    已有研究证实,阿尔茨海默病中存在组蛋白-赖氨酸 N-甲基转移酶 G9a 的失调,并且与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增加相关。同样,microRNAs 也参与了许多生物过程和疾病,在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阿尔茨海默病等多因素疾病中。因此,实验旨在提供有关 G9a,miRNAs,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之间相互联系的见解。为了更好地了解 G9a 的生物学特性,实验比较了阿尔茨海默病 SAMP8 对照组小鼠和用 G9a 抑制剂 UNC0642 治疗的 SAMP8 小鼠的全局 microRNA 表达。结果发现 G9a 抑制剂治疗后miR-128 表达下调,而 miR-128 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剂受体γ(PPARG)mRNA 的 3′非翻译区(3′-UTR)结合。因此,使用 G9a 抑制剂治疗的 SAMP8 组 Pparg 基因表达水平高于 SAMP8 对照组。实验还观察到 G9a 抑制剂对氧化应激反应的调节可能主要是由 Pparg 驱动的。为了证实这些抗氧化作用,实验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损伤处理原代神经元细胞培养物。在这种情况下,用 G9a 抑制剂处理可提高细胞存活率和抗氧化酶。此外,G9a 抑制剂对 PPARγ 的上调还能增加 DNA 损伤反应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实验还发现 PPARγ/AMPK 轴可以部分解释自噬标记表达的调控。最后,PPARγ/GADD45α可能有助于增强G9a抑制后的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发生。总之,药理抑制 G9a 起到的神经保护效应至少部分是由于 miR-128 对 PPARγ 依赖性通路的调节作用。

    https://orcid.org/0000-0002-5424-9130 (Christian Griñán-Ferré)

    利于视网膜色素变性模型小鼠光感受器存活的最佳经角膜电刺激参数
    Sam Enayati, Karen Chang, Anton Lennikov, Menglu Yang, Cherin Lee, Ajay Ashok, Farris Elzaridi, Christina Yen, Kasim Gunes, Jia Xie, Kin-Sang Cho, Tor Paaske Utheim, Dong Feng Che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11): 2543-2552.   DOI: 10.4103/1673-5374.392888
    摘要16)      PDF (9860KB)(7)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会影响视杆和视锥细胞的光感受器,导致光感受器逐渐丧失。以往研究显示,电刺激有益于感光细胞的存活。实验旨在确定电刺激改善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视功能的最佳刺激参数,并试图分析小鼠和人眼到达视网膜的电场。实验使用眼内针探头记录了C57BL/6J小鼠在经角膜电刺激过程中到达视网膜的矩形、正弦和斜坡波形和电压。为了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 对光感受器的功能影响,实验使用了人类视网膜外植体培养物和视网膜色素变性模型Rhodopsin基因敲除Rho-/-小鼠,结果显示光感受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化。以矩形和斜坡波形对体内 Rho-/- 小鼠进行2次为期 5 天的经角膜电刺激系列治疗后,分别通过视网膜电图和视运动反应评估小鼠的视网膜功能和视觉感知,以免疫标记评估小鼠视网膜中感光细胞和双极细胞的形态和生化变化。示波器记录显示,经角膜电刺激能有效地向视网膜输送矩形、正弦和斜坡波形,其中斜坡波形所需的电压最低。评估死后人眼与小鼠眼的总传导电阻表明,人眼的角膜到视网膜电阻较高。电刺激期间和之后的温度记录表明,体内温度无明显变化,体外温度仅有微弱上升(0.5-1.5 °C)。经角膜电刺激矩形+斜坡波形显著提高了S锥和M锥的存活率和功能,并根据视运动反应结果提高了视敏度。组织学和免疫标记显示,Rho-/-小鼠的光感受器存活率提高,核外层厚度改善,双极细胞萌发增加。这些结果表明,经角膜电刺激能有效地将电场传送到视网膜,提高人和小鼠视网膜中感光细胞的存活率,并增强 Rho-/- 小鼠的视觉功能。矩形和斜坡波形联合刺激能以微创方式利于视网膜色素变性光感受器的存活。

    https://orcid.org/0000-0001-6283-8843 (Dong Feng Chen)

    枸杞多糖对阈下抑郁青少年细胞因子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中期结果分析
    Xiaoyue Li, Tao Liu, Xuan Mo, Runhua Wang, Xueyan Kong, Robin Shao, Roger S. McIntyre, Kwok-Fai So, Kangguang Li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9): 2036-2040.   DOI: 10.4103/1673-5374.389360
    摘要19)      PDF (1360KB)(34)   
    累积证据支持抑郁症状和炎症反应之间存在关联,且抗炎治疗可部分改善抑郁症状。由于从中药枸杞中提取的枸杞多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且作者最近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已发现枸杞多糖可减轻阈下抑郁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因此推测枸杞多糖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有关。由此进行了这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招募了29例阈下抑郁青少年,随机分为枸杞多糖组和安慰剂组,前者每天给予枸杞多糖 300 mg/d,其中24例患者完成了6周的随访,其中枸杞多糖组14例(15.36±2.06岁,3男11女),安慰剂组10例(14.9±1.6岁,2男8女)。结果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枸杞多糖组6周后白细胞介素17A降幅更大。进一步网络分析发现,枸杞多糖还能效地减少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连通性,且这一变化与抑郁症状的显著改善有关。这一结果提示,连续6周服用枸杞多糖会通过可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17A水平来抑制免疫反应,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https://orcid.org/0000-0003-4027-5554 (Kangguang Lin)

    磁共振引导经颅超声聚焦治疗特发性震颤:一项前瞻性、单中心、单臂研究
    Rui Zong, Xuemei Li, Chunyu Yin, Jianfeng He, Dekang Zhang, Xiangbing Bian, Lichao Huang, Jiayou Zhou, Zhipei Ling, Lin Ma, Xin Lou, Longsheng Pan, Xinguang Yu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9): 2075-2080.   DOI: 10.4103/1673-5374.391192
    摘要50)      PDF (4659KB)(23)   

    磁共振引导经颅超声聚焦治疗(MRgFUS)是一种新开发的治疗技术。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批准使用经颅磁共振治疗ET。MRgFUS靶向Vim治疗帕金森病震颤同样获得较好的效果。2018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安装了中国第一台MRgFUS系统。设备安装后,该中心随即启动了中国地区首批关于ET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这项临床试验的目的是验证MRgFUS在中国人群中治疗药物难治性E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项前瞻性、单中心、单臂研究是全球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3253991)的一部分,在解放军总医院试验中心完成,共包括10例ET患者。1年随访结果显示,临床震颤评分量表(CRST)总分基线的估计边际平均值为58.3±3.6,治疗后12个月改善到23.1±6.4。共记录了50例不良事件,主要为轻度不良事件,且通常在术后几日内即消失。研究结果提示,磁共振引导经颅超声聚焦治疗药物中国人群难治性特发性震颤也同样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好。 

    https://orcid.org/0000-0002-1033-1802 (Longsheng Pan); https://orcid.org/0000-0001-9399-7951 (Xinguang Yu); https://orcid.org/0000-0003-2980-5171 (Xin Lou)

    褪黑素可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中树突棘的异常发育
    Luyi Wang, Man Xu, Yan Wang, Feifei Wang, Jing Deng, Xiaoya Wang, Yu Zhao, Ailing Liao, Feng Yang, Shali Wang, Yingbo Li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7): 1618-1624.   DOI: 10.4103/1673-5374.387973
    摘要42)      PDF (3317KB)(79)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与1100多种基因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中Ctnnd2是候选基因之一。Ctnnd2基因敲除小鼠是一种孤独症动物模型,其树突棘密度明显下降。褪黑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改善社交障碍,并调节树突棘发育的神经激素,其在Ctnnd2缺失诱导的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实验发现,Ctnnd2基因敲除小鼠出现社交行为障碍、前额叶皮质中树突棘丢失、抑制性神经元受损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抑制的现象。而褪黑素灌胃连续28d可有效改善Ctnnd2基因敲除小鼠的上述异常。此外,褪黑素前额叶皮质注射可改善Ctnnd2基因敲除小鼠的局部输注改善前额叶皮质中突触功能,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而以药理学阻断PI3K/Avt信号通路(渥曼青霉素)和褪黑素受体(luzindole和4p-p-Dot)均可特异性地抑制褪黑素改善的γ-氨基丁酸能突触功能。因此研究表明,褪黑素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γ-氨基丁酸能突触功能,进而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中树突棘的异常发育。

    https://orcid.org/0009-0006-8733-707X (Yingbo Li); https://orcid.org/0009-0000-1509-0107 (Shali Wang)

    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39可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
    Longqing Zhang, Xi Tan, Fanhe Song, Danyang Li, Jiayi Wu, Shaojie Gao, Jia Sun, Daiqiang Liu, Yaqun Zhou, Wei Mei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3): 687-696.   DOI: 10.4103/1673-5374.380905
    摘要62)      PDF (9915KB)(32)   

    有研究表明,激活的G蛋白偶联受体39可通过与SIR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相互作用来减轻炎症反应;但G蛋白偶联受体39是否也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尚不可知。为此,实验以坐骨神经分支保留性损伤模拟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见其脊髓背角中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中G蛋白偶联受体39表达水平显著下降。鞘内注射G蛋白偶联受体39特异性激动剂TC-G 1008可显著缓解坐骨神经分支保留性损伤大鼠的机械性痛觉异常,改善脊髓线粒体生物发生功能,并减轻神经炎症。且G蛋白偶联受体39 siRNA,SIRT1特异性抑制剂Ex-527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siRNA均可抑制TC-G 1008对坐骨神经分支保留性损伤的作用。提示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39可通过激活下游sirtuin 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信号通路,缓解坐骨神经分支保留性损伤大鼠的机械性痛觉异常。  

    https://orcid.org/0000-0001-6556-6628 (Wei Mei)

    帕金森病CHCHD2 Thr61Ile突变可损害F1F0-ATP酶的组装
    Xiang Chen, Yuwan Lin, Zhiling Zhang, Yuting Tang, Panghai Ye, Wei Dai, Wenlong Zhang, Hanqun Liu, Guoyou Peng, Shuxuan Huang, Jiewen Qiu, Wenyuan Guo, Xiaoqin Zhu, Zhuohua Wu, Yaoyun Kuang, Pingyi Xu, Miaomiao Zhou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1): 196-204.   DOI: 10.4103/1673-5374.378010
    摘要48)      PDF (2125KB)(111)   

    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的重要病理变化之一,且CHCHD2 Th61Ile (T61I)突变可导致帕金森病。F1F0-ATP酶可参与细胞ATP的合成,并在线粒体能量代谢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CHCHD2或CHCHD2 T61I突变是否可通过调控F1F0-ATPase活性而影响线粒体功能功能仍不清楚。为此,实验构建了野生型CHCHD2和CHCHD2 T61I过表达SHSY5Y细胞株,并以MPP+诱导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可见CHCHD2对MPP+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具有保护作用。在正常条件下,野生型CHCHD2过表达可促进F1F0-ATP酶的组装,而T61I CHCHD2突变似乎丧失了调节F1F0-ATPase组装的功能。此外,质谱分析和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CHCHD2与F1F0-ATP酶存在相互作用。然后在转染AAV-CHHD2 T61I后3周时腹腔注射MPTP诱导慢性PD小鼠模型,发现小鼠的行为障碍和多巴胺能神经退行性变进一步恶化。因此说明野生型CHCHD2可通过维持F1F0-ATP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来减缓帕金森病线粒体功能障碍。

    https://orcid.org/0000-0003-4426-1758 (Miaomiao Zhou); https://orcid.org/0000-0001-8716-5892 (Pingyi Xu); https://orcid.org/0000-0002-7635-8442 (Yaoyun Kuang)

    2010-2022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神经康复的研究进展及特点
    Qian Tao, Honglu Chao, Dong Fang, Dou Dou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1): 226-232.   DOI: 10.4103/1673-5374.375342
    摘要125)      PDF (1474KB)(104)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是中国神经康复研究的主要资助机构之一。文章对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WoSCC)数据库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 总结了中国和世界在神经康复领域的前沿方向和成果。还讨论了中国神经康复研究的进展及前景。发现2010-2022年,神经康复方面的论文有74,220篇,总体呈上升趋势。在此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了476个中国神经康复研究项目,总经费为1.9238亿元人民币。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中国在神经康复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并一定会稳步取得重大进展。

    https://orcid.org/0000-0001-8963-0399 (Dou Dou)

    单侧脊神经结扎非人灵长类动物疼痛相关脑区激活的潜在性别差异
    Kanae Murata, Kenya Nozawa, Mayumi Matsushita, Aozora Yamashita, Rintaro Fujii, Yuji Awaga, Aldric Hama, Takahiro Natsume, Go Yoshida, Yukihiro Matsuyama, Hiroyuki Takamatsu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11): 2466-2473.   DOI: 10.4103/1673-5374.371382
    摘要75)      PDF (7746KB)(17)   

    当前,临床中缺少强力的慢性疼痛镇痛剂的部分原因是缺乏反映临床疼痛状态的动物模型。实验用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了雄性和雌性食蟹猴单侧L7脊神经结扎后,刺激诱发的大脑激活以及临床镇痛药普瑞巴林、度洛西汀和吗啡对食蟹猴大脑激活的影响。用改良的直腿抬高试验评估清醒食蟹猴的疼痛严重程度,并诱发麻醉动物的区域脑激活和观察临床镇痛剂对清醒疼痛行为和区域大脑激活的潜在影响。在脊神经结扎之后,雄性和雌性食蟹猴都表现出同侧直腿抬高阈值的明显下降,这表明存在着神经根性疼痛。吗啡干预增加了雄性和雌性食蟹猴的直腿抬高阈值,而度洛西汀和普瑞巴林却没有。在雄性食蟹猴中,患侧直腿抬高激活了对侧岛叶和体感皮质以及丘脑。在雌性食蟹猴中,同侧直腿抬高激活了扣带回皮质和对侧岛叶和体感皮质。对侧直腿抬高未引起大脑激活。吗啡减少了雄性和雌性食蟹猴的所有脑区的激活程度。在雄性食蟹猴中,普瑞巴林和度洛西汀均未降低大脑激活程度。然而,在雌性食蟹猴中,普瑞巴林和度洛西汀则降低了扣带回皮质的激活程度。结果表明,周围神经损伤后,脑区的激活程度存在性别差异。大脑激活的性别差异性可能对临床慢性疼痛感知和对镇痛剂反应产生不同的影响。未来的神经性疼痛管理方法需要考虑疼痛机制和治疗效果的潜在性别差异。

    https://orcid.org/0000-0001-7372-979X (Aldric Hama)

    高强度游泳运动可激活脊髓中Resolvin E1-ChemR23轴减轻慢性缺血后疼痛的伤害感受和神经炎症
    Xin Jia, Ziyang Li, Xiafeng Shen, Yu Zhang, Li Zhang, Ling Zha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11): 2535-2544.   DOI: 10.4103/1673-5374.371373
    摘要76)      PDF (24280KB)(32)   

    体育运动可有效缓解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相关的慢性痛,但是其镇痛的机制尚不明朗。最近有研究表明,特异性炎症消散因子Resolvin E1可通过结合其受体ChemR23在神经系统中参与减轻病理性疼痛。然而,RvE1-ChemR23轴是否可参与运动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的镇痛作用还未得到证实。因此实验首先以后肢慢性缺血后疼痛小鼠模型模拟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进而采用不同强度的游泳运动来干预慢性缺血后疼痛小鼠,发现只有高强度游泳运动才能减轻小鼠的慢性痛。同时慢性缺血后疼痛小鼠脊髓中RvE1-ChemR23轴显著下调,而高强度游泳运动可恢复RvE1及其受体ChemR23的表达。最后以shRNA沉默脊髓中ChemR23,发现高强度游泳运动对慢性缺血后疼痛小鼠的镇痛作用以及脊髓背角小胶质的抗炎型极化现象被逆转。提示高强度游泳运动可通过介导脊髓内源性RvE1-ChemR23轴对慢性痛产生镇痛作用。

    https://orcid.org/0000-0002-8308-6553 (Ling Zhang); https://orcid.org/0000-0002-4219-5702 (Xin Jia)

    神经病理性疼痛后m6A甲基化的表观遗传学及转录组学分析
    Fanning Zeng, Jun Cao, Zexuan Hong, Yitian Lu, Zaisheng Qin, Tao Tao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11): 2545-2552.   DOI: 10.4103/1673-5374.371374
    摘要76)      PDF (13199KB)(38)   

    脊髓中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在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最常见的RNA修饰之一,在多种疾病的基因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神经病理性疼痛不同阶段脊髓中mRNA整体m6A修饰状态仍不清楚。此次实验以保留完整的腓肠神经而只损伤腓总神经的方法建立了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RNA 免疫共沉淀结合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中存在55种m6A甲基化且差异表达的基因。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m6A修饰可触发周围神经损伤后早期的炎症反应和凋亡。且随着时间的推移,m6A甲基化的差异基因可导致突触形态可塑性改变,这成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和维持的转折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持续存在是由富含m6A甲基化差异基因调节的脂质代谢过程引起的。其中,m6A甲基化修饰酶的甲基转移酶类和去甲基酶类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该研究则发现阅读蛋白酶类修饰酶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上述结果展示了神经病理性疼痛不同阶段脊髓mRNA的m6A甲基化的整体情况。

    https://orcid.org/0000-0002-6348-719X (Tao Tao); https://orcid.org/0000-0001-7798-1423 (Zaisheng Qin)

    减轻吗啡耐受: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释放或AMP依赖的蛋白激酶-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
    Tong-Tong Lin, Chun-Yi Jiang, Lei Sheng, Li Wan, Wen Fan, Jin-Can Li, Xiao-Di Sun, Chen-Jie Xu, Liang Hu, Xue-Feng Wu, Yuan Han, Wen-Tao Liu, Yin-Bing Pa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9): 2067-2074.   DOI: 10.4103/1673-5374.366490
    摘要68)      PDF (5240KB)(26)   

    吗啡等阿片类药物可用于治疗疼痛,但是长期使用吗啡会产生严重的耐受性。研究显示,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可参与神经性或炎症性疼痛,但其在吗啡耐受中的作用尚不得而知。实验以连续7d鞘内注射吗啡建立了吗啡耐受大鼠和小鼠模型,可见吗啡可诱导大鼠脊髓神经元释放大量高迁移率族蛋白B1,而这些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可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中Toll样受体4受体,调节核因子κB p65的磷酸化和白细胞介素1β的产生,进而诱发吗啡耐受。进一步小鼠模型的研究显示,高迁移率族蛋白B1抑制剂甘草甜素减轻慢性吗啡耐受性。最后吗啡耐受小鼠模型或SH-SY5Y细胞模型中,化合物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抑制剂)和锌原卟啉(血红素加氧酶1抑制剂)都可减少吗啡诱导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释放,并减少减弱核因子κB p65的磷酸化和白细胞介素1β的产生,并减轻模型小鼠的吗啡耐受。因此提示吗啡可通过AMP依赖的蛋白激酶-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诱导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释放,且抑制该通路可有效改善吗啡耐受性。

    https://orcid.org/0000-0001-8732-7927 (Wen-Tao Liu); https://orcid.org/0000-0003-4102-2962 (Yin-Bing Pan)

    急性禁食有助于改善雌性去卵巢小鼠抑郁样行为
    Zi-Qian Cheng, Jie Fan, Fang-Yi Zhao, Jing-Yun Su, Qi-Han Sun, Ran-Ji Cui, Bing-Jin Li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9): 2075-2081.   DOI: 10.4103/1673-5374.367928
    摘要53)      PDF (6018KB)(30)   

    既往研究发现,9h急性禁食可减少正常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然而其是否也对雌性抑郁小鼠有治疗作用尚不明确。为此,实验以卵巢切除模拟围绝经期抑郁,7d后进行一次为期9h的禁食。结果发现,卵巢摘除延长了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抑制了海马和前额叶皮质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复合物靶点1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降低了海马树突棘的密度;而9h急性禁食可缓解上述表现,且其作用可被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复合物靶点1抑制剂雷帕霉素所逆转。电生理数据显示,禁食显著增强卵巢摘除小鼠海马CA1区的长时程增强。由此说明,禁食产生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海马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复合物靶点1信号通路的激活和突触可塑性有关,提示禁食可能是治疗抑郁的潜在方法。

    https://orcid.org/0000-0002-1129-3772 (Ran-Ji Cui); https://orcid.org/0000-0002-7509-3163 (Bing-Jin Li)

    脾切除不会影响小鼠行为表现
    Jiao-Qiong Guan, Pei-Sen Zhang, Wen-Chao Zhang, Bing-Qian Zhang, Hai-Tao Wu, Yue Lan, Ti-Fei Yua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8): 1789-1794.   DOI: 10.4103/1673-5374.360247
    摘要71)      PDF (14552KB)(42)   

    脾脏对免疫至关重要,是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和免疫中心。既往对生理和疾病的研究已证实行为与免疫存在联系,但是脾脏是否也会影响行为,目前尚不清楚。为此,实验建立了脾切除小鼠模型,经旷场测试、昼夜节律测试、高架十字迷宫测试、蔗糖偏好试验、Barnes迷宫测试检测,可见脾切除对这些运动、昼夜节律、学习和记忆以及抑郁/焦虑相关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为进一步了解脾脏对应激敏感性的影响,以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诱导小鼠建立抑郁模型,可见无脾小鼠模型与有脾小鼠模型的行为表现是相似的。这表明脾切除不会导致小鼠行为表现发生显著变化。

    https://orcid.org/0000-0003-0510-715X (Ti-Fei Yuan); https://orcid.org/0000-0003-3367-7002 (Yue Lan); https://orcid.org/0000-0001-8437-3194 (Hai-Tao Wu)

    基于狂犬病病毒的高效逆行转导和逆行跨单突触示踪的工具病毒系统
    Kun-Zhang Lin, Lei Li, Wen-Yu Ma, Xin Yang, Zeng-Peng Han, Neng-Song Luo, Jie Wang, Fu-Qiang Xu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8): 1827-1833.   DOI: 10.4103/1673-5374.358618
    摘要220)      PDF (5331KB)(78)   

    分析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是揭示大脑工作原理和脑部疾病发生机制的基础。重组狂犬病病毒载体可用于投射神经元的逆行标记以及细胞特异性跨单突触示踪,这使其成为标记突触输入的有力候选者。尽管已开发了多种减毒狂犬病病毒载体,但这些载体在功能网络研究中受到制备周期长和产量低的阻碍。为克服这些限制,此次实验开发了一种新型工具病毒生产系统,可快速拯救和制备高滴度CVS-N2c-ΔG病毒。且这种N2cG包被的CVS-N2c-ΔG能高效逆行访问rAAV9-Retro未及的投射神经元,效率是rAAV9-Retro的6倍。而密码子优化的嵌合型糖蛋白介导的CVS-N2c-ΔG病毒的跨单突触效率比密码子优化的嵌合型糖蛋白介导的SAD-B19-ΔG高2-3倍。CVS-N2c-ΔG可搭载功能探针用于神经活动监测,且可维持的时间窗口达3周,同时可表达足够的重组酶以进行有效的转基因重组。这种基于狂犬病病毒的高效逆行转导和逆行跨单突触示踪的工具病毒系统可作为研究神经回路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力工具。

    https://orcid.org/0000-0001-5091-6197 (Kun-Zhang Lin)

    基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驱动铁蛋白重链多肽1的磁共振成像可检测干细胞后神经元的分化
    Xiao-Ya He, Yi-Rui Zhou, Tong Mu, Yi-Fan Liao, Li Jiang, Yong Qin, Jin-Hua Cai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7): 1563-1569.   DOI: 10.4103/1673-5374.358608
    摘要93)      PDF (4371KB)(38)   

    间充质干细胞的成神经分化特性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无创、敏感的活体成像方法对移植干细胞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作者既往研究证实以慢病毒为载体将铁蛋白重链多肽1报告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基于铁蛋白重链多肽1基因表达以磁共振成像长期示踪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但却无法根据磁共振成像信号的变化来判断干细胞是否或何时发生成神经分化。为解决这个问题,已找到一种能在干细胞成神经分化前后差异性表达的基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此次实验成功构建了这种携带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启动子的铁蛋白重链多肽1基因表达的慢病毒,以其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诱导细胞成神经元分化。细胞及动物研究结果显示,只有在干细胞成神经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才能作为启动子有效驱动铁蛋白重链多肽1表达,继而导致细胞内铁积累,从而改变磁共振成像信号。因此这项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神经元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报告基因表达的创新磁共振成像模式。该成像方式可用于非侵入性且敏感地检测干细胞的神经元分化,这可能有助于干细胞疗法的应用。

    https://orcid.org/0000-0001-7971-8936 (Jin-Hua Cai)

    BRAF V600E通过ERK和JNK分别诱导小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元死亡
    Qing Ye, Pranay Srivastava, Nasser Al-Kuwari, Xiqun Che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7): 1613-1622.   DOI: 10.4103/1673-5374.361516
    摘要90)      PDF (7406KB)(32)   

    BRAF中激活的V600E是多种组织来源的癌症中常见的驱动突变,包括黑色素瘤和胶质瘤。BRAFV600E还涉及神经变性。为了解BRAFV600E对中枢神经系统三种主要细胞类型(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死亡和增殖的影响特征。采用了多种原代培养物(原代皮质混合培养)和胶质细胞(BV2)和神经元(SH-SY5Y)的细胞系。以慢病毒或逆转录病毒介导BRAFV600E和BRAFWT的表达。通过siRNA阻断下游效应器(ERK1/2和JNK1/2)。通过KEGG分析了帕金森病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在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BRAFV600E通过激活的ERK介导的,而不是JNK诱导小胶质细胞的增殖作用。表达BRAFV600E的小胶质细胞的条件培养基介质诱导神经元死亡。在神经元细胞中,BRAFV600E通过JNK而不是ERK直接诱导神经元死亡。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BRAF相关基因在帕金森病患者的路径中富集。研究确定了在同一BRAF突变激活后,在分裂的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由不同的下游效应器介导的不同后果,以及BRAF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说明BRAF在神经元中的失调或其对胶质细胞影响可能是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机制。

    https://orcid.org/0000-0001-8582-8891 (Xiqun Chen)

    氩气预处理通过Toll样受体介导保护神经元细胞
    Stefanie Scheid, Adrien Lejarre, Jakob Wollborn, Hartmut Buerkle, Ulrich Goebel, Felix Ulbrich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6): 1371-1377.   DOI: 10.4103/1673-5374.355978
    摘要70)      PDF (4115KB)(23)   

    惰性气体氩气在急性损伤后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已得证实,但氩气预处理的神经保护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实验在用鱼藤酮(20μM,4h)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害之前,用不同浓度的氩气(25%,50%和74%;21% O2,5% CO2,平衡氮气)处理。在annexin V和碘化丙啶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及Toll样受体2和4的表面表达。以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细胞凋亡和炎症蛋白的表达,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核转录因子κB,蛋白激酶B(Akt),caspase-3,Bax,Bcl-2,白细胞介素8和热休克蛋白。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oll样受体2和4以及白细胞介素-8免疫反应。实验还用Toll样受体2和4的拮抗剂OxPAPC预处理细胞,以阐明分子机制。结果显示,氩气预处理可使鱼藤酮诱导的凋亡细胞数量呈剂量依赖性,而非时间依赖性减少,其中74%的氩气预处理2h效果最好。氩气降低了Toll样受体2和4的表面表达,而OxPAPC处理部分地消除了氩气的保护作用。氩气氩气增加了ERK1/2的磷酸化,减少了核转录因子κB和Akt,抑制了线粒体凋亡、热休克反应、促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免疫组化证实了Toll样受体和白细胞介素8的改变。OxPAPC逆转了氩气对ERK1/2,Bax,Bcl-2,caspase-3和白细胞介素8表达的影响,但对核转录因子κB和热休克蛋白没有影响。综上所述,氩气预处理可以保护神经元细胞不发生凋亡,并通过Toll样受体介导其作用。氩气可能代表了各种临床环境中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如治疗脑卒中。

    https://orcid.org/0000-0003-1175-9736 (Felix Ulbrich)

    crm-1在电离辐射诱导秀丽线虫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Hui-Qiang Long, Jin Gao, Shu-Qing He, Jian-Fang Han, Yu Tu, Na Che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6): 1386-1392.   DOI: 10.4103/1673-5374.357908
    摘要77)      PDF (3022KB)(24)   

    电离辐射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但是具体作用机制尚在研究中。实验对秀丽隐杆线虫(C. elegans)行75 Gy 60Co γ全身辐射照射,然后以与行为功能相关的行为指标(摇头、回避、觅食)和多巴胺神经元的发育水平进行评估,发现电离辐射后秀丽隐杆线虫的各项行为指标均受损,且多巴胺神经元发生退化,提示75 Gy γ辐射可诱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紧接着通过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相关的关键基因nhr-76及crm-1,这2种基因在照射后表达水平均有所上升。然后利用RNA干扰敲低运动神经元发育相关基因crm-1的表达,发现其可有效缓解电离辐射引起秀丽线虫行为功能障碍,同时还发现crm-1的表达水平受核受体基因nhr-76的调控。提示降低秀丽线虫中crm-1基因的表达水平可有效缓解电离辐射诱导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因此crm-1可作为防治电离辐射诱导的神经功能障碍的潜在靶基因。

    https://orcid.org/0000-0002-6165-8071 (Na Chen)

    多聚鸟氨酸可阻断纤连蛋白对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抑制而促进髓鞘修复 
    Ya-Jie Xiong, Shahid Hussain Soomro, Zhong-Hai Huang, Pan-Pan Yu, Jie Ping, Hui Fu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4): 832-839.   DOI: 10.4103/1673-5374.353493
    摘要110)      PDF (5440KB)(74)   

    剪接体组分延伸因子Tu GTP结合域蛋白 2(Eftud2)是一种剪接体GTP酶,可作为限制病毒感染的先天免疫调节剂。小胶质细胞是常驻的先天免疫细胞,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的关键参与者,Eftud2是否参与小胶质细胞的作用尚不可知。实验首先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发现Eftud2在5xFAD 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持续上调。接下来,对CX3CR1-CreER; Eftud2flox/flox条件性敲除小鼠腹腔注射4OH-他莫昔芬,诱导获得小胶质细胞特异性Eftud2敲除小鼠模型,发现Eftud2缺失可导致大脑小胶质细胞异常增殖,并促进其抗炎表型的激活。进一步以特异性靶向Eftud2的小干扰RNA敲低BV2小胶质细胞中的Eftud2作为体外模型研究其作用机制,发现Eftud2介导的对炎症反应的小胶质细胞促炎/抗炎表型激活的调节可能依赖于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综上表明Eftud2可在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且可能通过核因子κB通路起作用。

    https://orcid.org/0000-0003-0252-6009 (Hui Fu); 

    http://orcid.org/0000-0001-7646-1848 (Ya-Jie Xiong); 

    http://orid.org/0000-0001-9739-4613 (Shahid Hussain Soomro); 

    https://orcid.org/0000-0002-4479-1479 (Pan-Pan Yu); 

    https://orcid.org/0000-0001-8249-6297 (Zhong-Hai Huang); 

    https://orcid.org/0000-0002-9168-1811 (Jie Ping)

    剪接体GTP酶Eftud2可调节炎症反应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极化
    Guo-Chao Yang, Yuan Shi, Chao-Nan Fan, Ying Li, Meng-Qi Yuan, Jie Pei, Yan Wu, Hai-Tao Wu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4): 856-862.   DOI: 10.4103/1673-5374.347739
    摘要124)      PDF (6704KB)(60)   

    剪接体组分延伸因子Tu GTP结合域蛋白 2(Eftud2)是一种剪接体GTP酶,可作为限制病毒感染的先天免疫调节剂。小胶质细胞是常驻的先天免疫细胞,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的关键参与者,Eftud2是否参与小胶质细胞的作用尚不可知。实验首先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发现Eftud2在5xFAD 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持续上调。接下来,对CX3CR1-CreER; Eftud2flox/flox条件性敲除小鼠腹腔注射4OH-他莫昔芬,诱导获得小胶质细胞特异性Eftud2敲除小鼠模型,发现Eftud2缺失可导致大脑小胶质细胞异常增殖,并促进其抗炎表型的激活。进一步以特异性靶向Eftud2的小干扰RNA敲低BV2小胶质细胞中的Eftud2作为体外模型研究其作用机制,发现Eftud2介导的对炎症反应的小胶质细胞促炎/抗炎表型激活的调节可能依赖于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综上表明Eftud2可在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且可能通过核因子κB通路起作用。

    https://orcid.org/0000-0001-8437-3194 (Hai-Tao Wu)

    远端神经蛋白质组在延迟修复和不良功能恢复中的意义
    Song Guo, Raymond M. Moore, M. Cristine Charlesworth, Kenneth L. Johnson, Robert J. Spinner, Anthony J. Windebank, Huan Wa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9): 1998-2006.   DOI: 10.4103/1673-5374.335159
    摘要93)      PDF (3509KB)(49)   

    慢性失神经是影响神经再生的关键因素之一。慢性轴切使远端神经残端恶化,引起蛋白质变化,产生对再生不利的微环境。为了更好地勾勒出全面的蛋白质表达谱,并确定促成这种有害影响或与之相关的蛋白质,实验利用已建立的延迟大鼠坐骨神经修复模型对远端神经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以坐骨神经横断后立即接受修复的大鼠作为对照,而实验组(慢性去神经)的大鼠在延迟12周后修复坐骨神经。16周对远端神经进行NanoLC-MS/MS分析。将手术侧神经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与对侧神经进行比较。两组中所有差异表达的蛋白质都根据生物过程进一步分层。还进行了PubMed搜索,以确定已报道的对神经再生有益或有害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使用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软件进行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延迟修复组有709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与对照组478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相比,免疫和炎症过程相关的蛋白质比例较大,与轴突再生和脂质代谢相关的蛋白质比例较小。实验组也有更多的有益蛋白被下调,更多的有害蛋白被上调。IPA显示,在延迟修复组中,LXR/RXR,急性期反应,RAC,ERK/MAPK,CNTF,IL-6和FGF信号等保护性途径被抑制,而包括补体系统、PTEN和细胞凋亡信号在内的3条有害途径被激活。一个现有的成年啮齿动物坐骨神经的数据库被用来将蛋白质的变化分配给特定的细胞类型。 在延迟修复后较差的再生可能是由于有益蛋白的下调和有害蛋白的上调所造成的。本研究中确定的蛋白质和路径可能为未来的周围神经再生损伤修复研究提供线索,以确定治疗目标。

    https://orcid.org/0000-0002-5540-0648 (Huan Wang)

    (D-Ser2)胃泌酸调节素可恢复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的海马突触功能及theta节律
    Guang-Zhao Yang, Qi-Chao Gao, Wei-Ran Li, Hong-Yan Cai, Hui-Min Zhao, Jian-Ji Wang, Xin-Rui Zhao, Jia-Xin Wang, Mei-Na Wu, Jun Zhang, Christian Hölscher, Jin-Shun Qi, Zhao-Jun Wa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9): 2072-2078.   DOI: 10.4103/1673-5374.335168
    摘要131)      PDF (2764KB)(60)   

    作者既往研究发现,(D-Ser2)胃泌酸调节素是一种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胰高血糖素双重受体激动剂,可稳定海马神经元的钙稳态和线粒体膜电位,并有效拮抗淀粉样蛋白β的细胞毒性。虽然已有研究证实其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认知能力并减少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但其保护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实验对9个月龄3xTg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连续2周腹腔注射(D-Ser2)胃泌酸调节素,结果显示,其可有效减轻小鼠的工作记忆和恐惧记忆障碍。置入海马CA1区的无线多通道神经记录系统发现,(D-Ser2)胃泌酸调节素可增加小鼠海马增加theta节律的强度;同时经(D-Ser2)胃泌酸调节素治疗的3xTg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突触相关蛋白突触素和突触后密度蛋白95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海马CA1区树突棘数量增加。由此说明(D-Ser2)胃泌酸调节素可通过恢复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的海马突触功能以及theta节律以改善其认知功能。

    https://orcid.org/0000-0001-7289-5307 (Zhao-Jun Wang); https://orcid.org/0000-0001-9223-8806 (Jin-Shun Qi)

    成年小鼠齿状回中成熟/未成熟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密度
    Joshua D. Rieskamp, Patricia Sarchet, Bryon M. Smith, Elizabeth D. Kirby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6): 1286-1292.   DOI: 10.4103/1673-5374.327354
    摘要223)      PDF (2177KB)(93)   

    哺乳动物海马的齿状回(DG)亚区是成体神经干细胞龛和终身神经发生的场所。通过确定成年出生后与产前/围产期新生神经元数量可了解成年出生后新生神经元突触整合在海马回路功能中的作用。实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估计神经干/祖细胞和其他主要的胶质和内皮细胞的密度,这些细胞在成年小鼠的DG中是潜在的分泌性细胞。量化分析显示,GFAP+SOX2+星状星形细胞是最多的,其次是CD31+内皮细胞、GFAP-SOX2+中间祖细胞、Olig2+少突胶质细胞、Iba1+小胶质细胞和GFAP+SOX2+放射状胶质样神经干细胞。实验未观察到任何细胞群的密度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神经干/祖细胞的密度与几种已知通过其分泌组具有强大功能作用的细胞相似。这些发现将有助于理解这些细胞类型在调节海马功能中的贡献。

    https://orcid.org/0000-0001-9313-3790 (Elizabeth D. Kirby)

    丰富环境改善妊娠中期吸入七氟醚损伤仔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Shao-Wei Yin, Yi-Lin Meng, Chuang Li, Yuan Wa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6): 1293-1298.   DOI: 10.4103/1673-5374.327347
    摘要104)      PDF (3180KB)(62)   

    丰富环境能否逆转妊娠中期七氟醚暴露子代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实验设计为妊娠第14天大鼠进行3.5%七氟醚暴露2h,对出生后仔鼠连续20d进行丰富环境干预治疗,结果发现:(1)丰富环境可提高子代大鼠海马组织中Nestin和Ki67水平,增加其海马的神经发生,抑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的活性,并促进细胞增殖相关蛋白β-连环蛋白和细胞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从而减轻妊娠中期吸入七氟醚对子代海马干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学习记忆损伤。(2)结果提示丰富环境能够逆转七氟醚在孕中期于子代学习记忆的影响。实验于2018年1月2日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8PS07K)。

    https://orcid.org/0000-0002-4535-6014 (Yuan Wang); https://orcid.org/0000-0002-9635-6364 (Shao-Wei Yin)

    组织光学透明技术能快速、精确和全面评估神经组织三维形态
    Simeon C. Daeschler, Jennifer Zhang, Tessa Gordon, Gregory H. Borschel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6): 1348-1356.   DOI: 10.4103/1673-5374.329473
    摘要95)      PDF (18145KB)(30)   

    既往研究对于神经组织的形态学分析主要局限于组织切片。新的组织光学透明技术能够对整个器官进行三维成像。为了扩大其在实验性神经修复研究中的适用性,实验将这些技术用于大鼠的神经及其靶器官。组织光学透明技术与传统的实验室技术相匹配,包括逆行标记研究和计算图像分割,可进行快速和精确的细胞定量分析。此外,组织光学透明技术处理的器官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三维形态测量,包括全皮节神经支配研究、追踪肌肉内神经分支或绘制神经血管网络图。鉴于其广泛的适用性、快捷性和低廉的成本,组织光学透明技术可能成为下一代神经修复研究的关键技术。

    https://orcid.org/0000-0001-8130-7714 (Simeon C. Daeschler)

    皮肤源性前体细胞分化的许旺细胞旁分泌途径抑制自噬
    Jia-Nan Yan, Hai-Ying Zhang, Jun-Rui Li, Ying Chen, Yong-Cheng Jiang, Jia-Bing Shen, Kai-Fu Ke, Xiao-Su Gu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6): 1357-1363.   DOI: 10.4103/1673-5374.327353
    摘要90)      PDF (21911KB)(26)   

    有研究显示,细胞自噬在帕金森病中起重要作用。为此,实验设计假设皮肤源性前体细胞可通过影响自噬产生神经保护作用。此次实验将皮肤源性前体细胞分化的许旺细胞的培养基用于预处理6-羟基多巴胺损伤的SH-SY5Y细胞。结果显示:(1)皮肤源性前体细胞分化的许旺细胞的培养基可明显增强6-羟基多巴胺损伤的SH-SY5Y细胞的活性,减少过度自噬,增加细胞中酪氨酸羟化酶表达,并降低α-突触核蛋白表达以及自噬体数量,同时活化了PI3K/AKT/mTOR 通路。(2)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可抑制皮肤源性前体细胞分化的许旺细胞的培养基的作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则作用相反。(3)实验结果证实了皮肤源性前体细胞分化的许旺细胞,可通过旁分泌作用影响PI3K/AKT/mTOR通路抑制自噬,从而发挥了神经保护作用。动物实验于2018年10月9日经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S20181009-205)。

    https://orcid.org/0000-0002-3064-956X (Xiao-Su Gu)

    脊髓损伤后M1型小胶质细胞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中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沉积
    Shui-Sheng Yu, Zi-Yu Li#, Xin-Zhong Xu, Fei Yao, Yang Luo, Yan-Chang Liu, Li Cheng, Mei-Ge Zheng, Jue-Hua Ji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5): 1072-1079.   DOI: 10.4103/1673-5374.324858
    摘要165)      PDF (7389KB)(50)   

    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逐渐迁移并包围损伤核心,沉积以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为主的细胞外基质,继而形成星形胶质瘢痕,从而限制炎症的扩散并阻碍轴突的再生。同时,小胶质细胞也在病变边缘逐渐聚集并形成小胶质瘢痕,并在极化成促炎M1表型或抗炎M2表型。但是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极化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尚不清楚。实验发现(1)小胶质细胞(CX3C趋化因子受体1阳性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在损伤后14d均都聚集在损伤边缘,其中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内侧相邻,因而提示2种细胞间存在直接接触。(2)M1型小胶质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CX3C趋化因子受体1双阳性细胞)主要于损伤后3和7d时可见,而M2型小胶质细胞(精氨酸酶1/CX3C趋化因子受体1双阳性细胞)则在7和14d时增加。(3)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体外M1型小胶质细胞中高表达,且在体内模型中也可见小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后3和7 d时高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4)M1型小胶质细胞培养基上清液在体外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其作用可通过敲低星形胶质细胞中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盒转录因子9而消除,且消除作用无法通过添加转化生长因子β1逆转。(5)结果说明,小胶质细胞可在脊髓损伤后3和7d时呈M1极化并高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且M1型小胶质细胞可能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 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盒转录因子9通路促进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中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的沉积。实验于2016年3月1日经安徽医科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LLSC20160052)。

    https://orcid.org/0000-0001-5599-5672 (Jue-Hua Jing); https://orcid.org/0000-0002-1071-9903 (Shui-Sheng Yu)

    抗精神病药可维持急性氧化应激损伤细胞端粒长度
    Gabriel B. Polho, Giancarlo M. Cardillo, Daniel S. Kerr, Thais Chile, Wagner F. Gattaz, Orestes V. Forlenza, Helena P. Brentani, Vanessa J. De-Paula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5): 1156-1160.   DOI: 10.4103/1673-5374.324852
    摘要123)      PDF (580KB)(31)   

    精神分裂症患者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可能会延长或保留端粒的大小,并影响线粒体功能,进而影响神经细胞代谢。为验证抗精神病药可延长氧化应激端粒长度的假说,用Ficoll-Histopaque提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白细胞,将单个核重悬浮在细胞培养基中后,加入过氧化氢诱导氧化应激;培养4d后,用阿立哌唑、氟哌啶醇或氯氮平处理细胞7d。实时PCR检测显示,阿立哌唑和氟哌啶醇治疗可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分别增加23%和20%。结果表明,氟哌啶醇和阿立哌唑可能会减少氧化应激对包括神经干细胞在内的细胞端粒的损害。

    https://orcid.org/0000-0002-2054-6356 (Vanessa J. De-Paula)

    A5 / A7去甲肾上腺素能和B2血清素能神经元可能是神经痛新的治疗靶标
    Shunpei Moriya, Akira Yamashita, Daiki Masukawa, Junichi Sakaguchi, Yoko Ikoma, Yoshimune Sameshima, Yuki Kambe, Akihiro Yamanaka, Tomoyuki Kuwaki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4): 881-886.   DOI: 10.4103/1673-5374.322465
    摘要105)      PDF (4060KB)(65)   

    中枢神经系统(CNS)下行抗伤害感受系统(DAS)中公认起作用的神经元是A6去甲肾上腺素能(NA)和B3血清素能(5-HT)神经元,而其他类型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和血清素能(5-HT)神经元,如A5/A7去甲肾上腺素能和B2血清素能神经元在疼痛伤害中的作用则还需进一步研究。实验使用带有钙成像系统的纤维光度法,检测了急性捏尾刺激、急性热刺激以及在无伤害对照条件下,清醒小鼠的A5/A7 NA和B2 5-HT细胞G-CaMP6绿色荧光信号强度。实验首先给予多巴胺β-羟化酶或色氨酸羟化酶2启动子控制下携带四环素控制的反式激活子转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定点注射腺相关病毒(AAV-TetO(3G)-G-CaMP6),以在A5/A7去甲肾上腺素能和B2血清素能神经元中引入G-CaMP6。A5/A7去甲肾上腺素能和B2血清素能神经元响应急性伤害性刺激,G-CaMP6荧光强度迅速增加,此后不久又恢复到基线荧光强度。在无伤害对照条件中未观察到这一点。结果表明,急性伤害性刺激会迅速增加A5/A7去甲肾上腺素能和B2血清素能神经元的活性,而非伤害性刺激则不会。A5/A7去甲肾上腺素能和B2血清素能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伤害感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神经痛新的治疗靶标。

    https://orcid.org/0000-0002-2242-8214 (Shunpei Moriya)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