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保护与再生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感觉神经节中卫星胶质细胞在慢性疼痛中的多种角色
    Xiaoyun Qiu, Yuanzhi Yang, Xiaoli Da, Yi Wang, Zhong Chen, Cenglin Xu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5): 1056-1063.   DOI: 10.4103/1673-5374.382986
    摘要40)      PDF (1131KB)(66)   

    卫星胶质细胞是包绕在初级感觉神经元胞体周围的一类独特的胶质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炎症和神经损伤的条件下,卫星胶质细胞可大量激活,引发一系列功能变化。这提示卫星胶质细胞与慢性疼痛的发生过程密切相关。此次综述首先概况了卫星胶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分子标记物和生理功能,然后阐明卫星胶质细胞在慢性疼痛中扮演的多重关键角色,包括缝隙连接半通道连接蛋白43和细胞质膜通道Pannexin 1、Kir4.1通道、ATP及其P2嘌呤能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谷氨酸及其受体、内皮素及其受体、缓激肽及其受体。最后提出未来还应关注卫星胶质细胞的特异性分选、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基因组差异等方面的探索。该综述为阐明慢性疼痛的外周调节机制提供了重要视角,并有助于制定新的慢性疼痛治疗方案。

    https://orcid.org/0000-0002-4337-3777 (Cenglin Xu)

    脊髓损伤与肠道菌群
    Yinjie Cui, Jingyi Liu, Xiao Lei, Shuwen Liu, Haixia Chen, Zhijian Wei, Hongru Li, Yuan Yang, Chenguang Zheng, Zhongzheng Li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3): 548-556.   DOI: 10.4103/1673-5374.380881
    摘要96)      PDF (762KB)(52)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通过脑肠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脊髓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脊髓损伤与肠道相互作用之间的潜在联系尚不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脊髓损伤患者经常出现肠道功能障碍和肠道生态紊乱。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的改变加重了肠屏障的破坏,加剧神经炎阻碍脊髓损伤神经功能修复及其并发症。因此,研究肠道菌群与脊髓损伤的相互调节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详细论述了脊髓损伤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双向调节作用。首先回顾了肠道微生物群在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中的特点,讨论了肠道菌群作为表征脊髓损伤肠道与运动功能生物标记物的观点,并提出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对脊髓损伤患者多器官多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随后,详细分析了脊髓损伤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衡的可能原因,即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肠道转运与肠道免疫功能紊乱以及频繁使用抗生素等。阐述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影响脊髓损伤后神经重塑的可能机制,具体包括肠道菌群代谢途径(短链脂肪酸,色氨酸);肠道菌群的免疫途径(细胞因子,Toll样受体,NLRP3炎症小体等)。文章通过总结靶向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揭示了粪菌移植、益生菌、饮食干预和康复训练等疗法在脊髓损伤中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最后讨论了目前脊髓损伤与肠道菌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针对肠道微生物群或其代谢物的治疗方法可能成为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和改善脊髓损伤并发症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

    https://orcid.org/0000-0002-4782-8732 (Chenguang Zheng); https://orcid.org/0000-0002-3380-2793 (Zhongzheng Li)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理生理变化中的细胞代谢
    Yaowei Lv, Xiangyun Yao, Xiao Li, Yuanming Ouyang, Cunyi Fan, Yun Qia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3): 598-605.   DOI: 10.4103/1673-5374.380872
    摘要48)      PDF (6820KB)(3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现有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法尚不能满足其复杂的治疗需要,且尚无方法被证实能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由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量代谢变化和相关信号通路缺乏全面的了解,因此,探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量变化和代谢改变可能成为开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方法的机会。此次综述从细胞代谢角度总结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进程,并概括了针对不同代谢通路的特异性干预手段,旨在开发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

    https://orcid.org/0000-0003-1600-5693 (Yun Qian); https://orcid.org/0000-0002-8411-3920 (Xiangyun Yao); https://orcid.org/0000-0002-5269-4548 (Yaowei Lv); 
    https://orcid.org/0000-0002-2583-4066 (Xiao Li); https://orcid.org/0000-0002-6298-7133 (Yuanming Ouyang); https://orcid.org/0000-0002-7854-5233 (Cunyi Fan)

    背根神经节作为神经性疼痛神经修复的靶点
    Guillermo Estivill-Torrús, Ana Belen Martínez-Padilla, Lourdes Sánchez-Salido, Anne Baron-Van Evercooren, Beatriz García-Díaz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2): 296-301.   DOI: 10.4103/1673-5374.374655
    摘要52)      PDF (502KB)(21)   
    https://orcid.org/0000-0003-2655-571X (Beatriz García-Díaz)
    连接神经发育与神经退行性变:聚焦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 2A (KIF2A) 的作用
    Nuria Ruiz-Reig, Janne Hakanen, Fadel Tissir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2): 375-379.   DOI: 10.4103/1673-5374.375298
    摘要58)      PDF (553KB)(25)   
    切断分支点的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JuliAnne E. Allgood, George D. Bittner, Jared S. Bushma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12): 2564-2568.   DOI: 10.4103/1673-5374.373679
    摘要73)      PDF (1508KB)(56)   
    周围神经再生的转化生物工程策略:机遇、挑战和新概念
    Karim A. Sarhane, Chenhu Qiu, Thomas G.W. Harris, Philip J. Hanwright, Hai-Quan Mao, Sami H. Tuffaha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6): 1229-1234.   DOI: 10.4103/1673-5374.358616
    摘要89)      PDF (4569KB)(56)   
    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的血管事件及其病理生理学机制
    Zhen-Xiao Ren, Jing-Hui Xu, Xing Cheng, Gui-Xing Xu, Hou-Qing Lo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4): 790-796.   DOI: 10.4103/1673-5374.353485
    摘要50)      PDF (4004KB)(30)   

    颈椎病是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慢性静态和/或动态压迫性脊髓损伤是颈椎病的独特发病机制;在这种情况的发展过程中,微血管网络被压缩和破坏,导致同时出现缺血和缺氧。伴随着炎症,血液脊髓屏障的破坏和压缩部位的细胞凋亡是主要的病理变化。研究证实,血管再生和重塑通过促进血流和重建有效循环来满足神经修复所需的营养和氧气,有助于神经修复。手术减压是最有效的临床治疗。然而,一些患者在减压后仍有残留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在压迫期间和减压后促进血管再通是对手术治疗的良好补充。这篇综述总结了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包括压迫和减压后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血管损伤和修复的调节机制。

    https://orcid.org/0000-0003-4306-2319 (Hou-Qing Long)

    安全漏洞:周围神经为毒素输送到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不受限制的通道
    Igor Lupinski, Allison S. Liang, Randall D. McKinno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1): 64-67.   DOI: 10.4103/1673-5374.345472
    摘要80)      PDF (921KB)(37)   
    基于脑电图的人机界面结合对侧C7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损伤
    Meng Zhang, Ci Li, Song-Yang Liu, Feng-Shi Zhang, Pei-Xun Zha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12): 2600-2605.   DOI: 10.4103/1673-5374.335838
    摘要139)      PDF (2119KB)(86)   

    对侧C7神经转移到正中神经或桡神经的修复方法已成为修复臂丛神经等严重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手段,但单纯通过手术连接神经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并不十分满意。目前基于脑电图的人机界面在促进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控制远端外骨骼进行张开、握拳、手腕外旋等动作,从而在神经损伤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维持靶肌肉活性,促进神经康复效果。为此,文章通过总结基于脑电图的人机界面结合对侧C7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发现:①臂丛神经损伤的神经移位有可能会造成供体区域神经功能缺失,因而只能选择对供体区影响较小的神经如C7神经进行移位修复;单一肌腱的移位不能完全恢复最佳的关节功能,因此常需要同时重建多种功能。②与传统人工康复相比,基于脑电图的人机界面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主动性,促进损伤周围神经再生和皮质重塑,从而更好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③在臂丛神经损伤治疗的早期阶段,采用基于脑电图的人机界面结合对侧C7移位的修复方法,可充分利用大脑的计算能力,并借助外部机械辅助主动控制功能锻炼,极大地促进了术后神经功能的康复;从长远来看,它还可以防止肌肉和靶器官的废用性萎缩,并保持神经肌肉接头的有效性。④当对侧C7神经的断端连接和控制了损伤的远端神经时,促进大脑皮质重塑这一途径对神经功能恢复也特别重要。⑤未来还需深入研究早期运动延缓受损神经肌肉接头解体和促进皮质重塑的机制,这有助于为临床上臂丛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新思路。

    https://orcid.org/0000-0003-0929-6293 (Pei-Xun Zhang)

    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替代标志物
    Wei Zheng So, Natalie Shi Qi Wong, Hong Chang Tan, Molly Tzu Yu Lin, Isabelle Xin Yu Lee, Jodhbir S. Mehta, Yu-Chi Liu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10): 2172-2178.   DOI: 10.4103/1673-5374.327364
    摘要148)      PDF (1239KB)(49)   
    脂肪组织移植和脂肪干细胞在周围神经手术中的作用
    Tiam M. Saffari, Sara Saffari, Krishna S. Vyas, Samir Mardini, Alexander Y. Shi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10): 2179-2184.   DOI: 10.4103/1673-5374.336870
    摘要133)      PDF (3264KB)(220)   
    周围神经损伤的基本机制和电刺激治疗
    Xiao-Lei Chu, Xi-Zi Song, Qi Li, Yu-Ru Li, Feng He, Xiao-Song Gu, Dong Mi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10): 2185-2193.   DOI: 10.4103/1673-5374.335823
    摘要256)      PDF (1382KB)(152)   
    周围神经系统细胞外基质环境中的神经元-纤维支架界面:整合和结构要求
    Sanaz Behtaj, James A. St John, Jenny A. K. Ekberg, Maksym Rybachuk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9): 1893-1897.   DOI: 10.4103/1673-5374.329003
    摘要121)      PDF (527KB)(48)   
    Neural Regen Res:3D神经元-纤维支架为周围神经系统修复提供可能
    在严重神经损伤的情况下,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无法有效再生。神经组织工程的最新发现为应用纤维组织工程支架促进组织再生和功能恢复开辟了有新途径。
    来自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Sanaz Behtaj团队认为,基于当前使用的治疗方式,周围神经长距离轴突修复仍然是一个挑战。创造支持性微环境可以弥合神经损伤区域并提高再生率。当前技术能够制造具有3D空间取向、纤维排列和结构的电纺支架,这在模仿周围神经的天然细胞外基质方面非常有前途。然而,在临床应用之前,需要进一步评估神经支架的功能结果以及其适用性。总之,将3D神经元-纤维支架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治疗需要神经科学、基因工程、细胞移植、材料科学、材料工程和纳米技术等领域的协作。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9 月9 期发表。
    神经营养因子和促血管生成因子在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治疗中的应用
    Kamilla Faritovna Idrisova, Alina Kazymovna Zeinalova, Galina Andreevna Masgutova, Alexey Andreevich Bogov Jr., Cinzia Allegrucci, Valeriia Yurievna Syromiatnikova, Ilnur Ildusovich Salafutdinov, Ekaterna Evgenievna Garanina, Dina Ivanovna Andreeva, Adilet Abdullaatovich Kadyrov, Albert Anatolevich Rizvanov, Ruslan Faridovich Masgutov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6): 1240-1247.   DOI: 10.4103/1673-5374.327329
    摘要210)      PDF (613KB)(73)   
    Neural Regen Res: 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周围神经损伤可导致多种运动和感觉障碍。最近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刺激神经发生、神经元模式、神经保护和神经胶质生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应用可显著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促进轴突再生和轴突切断后许旺细胞的迁移,促进靶器官的再神经支配。将带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质粒载体递送到大鼠坐骨神经横断区可改善再生,并有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转染的许旺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可支持髓鞘纤维的再生。许多生长因子,包括神经生长因子、脑神经营养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和双调蛋白,都参与了与轴突生长相关的组织重塑和生物过程。
        来自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的Kamilla Faritovna Idrisova团队认为,生长因子水平不足会增加神经元发生凋亡的可能性,不利于损伤后周围神经系统的再生。因此,外源性生长因子的应用被认为是治疗急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疗法,因为生长因子支持轴突的再生和新髓鞘的形成。必须承认,将用于恢复周围神经的经典手术方法与使用生长因子直接治疗的方法相结合,都可以加速轴突生长、刺激神经血运重建和许旺细胞的迁移。由于不同类型周围神经损伤期间神经的可变变化,外周治疗的目的是保持去轴突远端神经的促再生能力并促进受体轴突再生。在周围神经系统的适当部位有效使用生长因子可以提高创伤后组织的再生能力,尽管它们的递送仍然是临床面临的挑战。因此,最重要的是确定生长因子递送的最佳方法,并为其最有效的治疗用途找到最佳条件。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 6月 6 期发表。

    https://orcid.org/0000-0003-2997-0644 (Kamilla Faritovna Idrisova); https://orcid.org/0000-0002-9427-5739 (Albert Anatolevich Rizvanov) 

    淋巴成像和视神经调节
    Anisha Kasi, Crystal Liu, Muneeb A. Faiq, Kevin C. Cha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5): 937-947.   DOI: 10.4103/1673-5374.324829
    摘要162)      PDF (2583KB)(99)   
    Neural Regen Res:视神经的淋巴调节
    视神经健康对视觉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某些影响视神经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过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如青光眼,尚不完全清楚。最近,有人推测,适当清除神经毒素能力的缺乏引起了神经退行性疾病。清除代谢废物的能力对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组织内稳态至关重要。虽然大脑缺乏在其他解剖区域发现的传统淋巴引流系统,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一个淋巴系统,在结构上包括视神经。为了确认星形胶质细胞的支持作用,这种血管周围液体引流系统对于清除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有毒代物的代谢至关重要。随着最近研究探索了通过药物干预改变水通道蛋白4活性的潜在途径,乙酰胆碱系统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继续得到阐明,其涉及途径包括水通道蛋白4调节剂和γ-氨基丁酸激动剂;膳食补充剂,如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B3和类黄酮;以及疗法的综合方法,如体育锻炼、间歇禁食和睡眠。由于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间脑的延伸,期望这些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途径在未来可能被转化为探索视神经的淋巴调节。
    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Kevin C. Chan团队认为,一种能抑制水通道蛋白4功能和减轻脑水肿的化合物AER-271,其开发是为了在pH值为7的水溶液中获得比其前身AER-270更高的水溶性(> 5000倍的改善)。在通过静脉途径给予10 mg/kg AER-271的脑卒中模型中,动物表现出脑水肿减轻和神经功能改善。在窒息性心脏骤停的大鼠模型中,AER-271治疗显示出对早期脑水肿、神经功能缺损和神经炎症的保护作用。γ-氨基丁酸可调节Aß的淋巴清除。γ-氨基丁酸增强了野生型小鼠的淋巴清除率,但在水通道蛋白4缺失小鼠中没有,表明γ-氨基丁酸介导的清除率依赖于水通道蛋白4通道。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缓解神经退行性疾病。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苷、皮诺塞布林、槲皮素和菲西汀等,参与了水通道蛋白4在脑和眼睛中的表达。维生素B3被认为是治疗青光眼视神经变性的潜在药物。体育锻炼被认为是青光眼的一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潜在的治疗干预。间歇禁食有可能影响淋巴结的清除。睡眠对淋巴结清除率的影响可能与昼夜节律有关,因为在小鼠的中间休息期,脑脊液分布和水通道蛋白4极化水平最高。视神经疾病(如青光眼和脑积水)可能涉及到淋巴功能障碍。结合药物干预和整合的方法可指导视神经靶向治疗策略的发展,并可能有助于改善视神经病变,改善视力健康的结果。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5月5期发表。
    锂能否增强周围神经创伤后轴突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
    Damien P. Kuffler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5): 948-952.   DOI: 10.4103/1673-5374.324830
    摘要93)      PDF (317KB)(34)   
    Neural Regen Res:锂增加轴突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的能力和可靠性
    目前周围神经缺损外科修复“金标准”技术是通过自体神经移植,然而自体移植物仅在短距离神经缺损、年轻患者中以及在神经创伤后短时间内进行修复时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即使在最好的条件下,仍有>50% 的患者达不到良好效果。尽管已经测试了许多替代技术,但没有一种技术比自体移植有效。满足这些标准的一种化合物是锂。前期研究表明在小鼠视神经和大鼠脊髓损伤之后,锂的注射增强了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在大鼠模型中,锂给药可改善腹侧根部撕脱和再植后的功能性运动恢复。在大鼠中,将锂注入桥接坐骨神经间隙的导管中可显著增加雪旺细胞密度,并且距离轴突跨越间隙再生。在小鼠面部神经压伤后,锂给药刺激髓鞘基因的表达,恢复髓鞘结构,并加速胡须运动功能的恢复。
    来自美国波多黎各大学的Damien P. Kuffler认为,轴突无法跨越与感觉神经移植物桥接的神经间隙(> 5 厘米长)再生,因为这种长移植物无法形成血管。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由于年龄相关的神经损伤诱导的血管生成减少,在长度增加的神经移植物中再生的轴突减少。当移植物被血管化时,轴突成功地穿过大鼠和临床上较长神经移植物。血管化在促进轴突再生中的作用可以通过在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处理的神经移植物中发生的轴突再生来观察。锂通过激活 Wnt/(β)-catenin 通路在体内诱导血管生成。表明锂给药可能会增加感觉神经移植血管化,从而导致更广泛的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锂触发促进轴突再生和增强神经恢复所需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在生理剂量下,锂在动物模型和临床上诱导轴突再生,同时没有不良适应证。需要更广泛的研究来确定锂的给药是否会增强轴突再生和神经恢复的程度。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5月5期发表。

    https://orcid.org/0000-0003-0928-7434 (Damien P. Kuffler) 

    周围神经异体移植物的功能和免疫特性
    Kelly C.S. Roballo, Jason P. Gigley, Tyler A. Smith, George D. Bittner, Jared S. Bushma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4): 721-727.   DOI: 10.4103/1673-5374.322445
    摘要182)      PDF (388KB)(88)   
    Neural Regen Res: 周围神经移植物通过轴突融合和轴突再生桥接周围神经缺损  
        最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是由节段性缺损组成的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治疗节段性缺损的理想桥接导管是自体神经,其感觉运动成分、轴突数量和轴突组织与损伤神经相似。如果活的周围神经移植物没有免疫原性,有几种方法比自体感觉神经移植物更有效。首先,从供体尸体中回收和储存的周围神经移植物不会引起宿主发病。第二,周围神经移植物可以与缺损部位进行感觉运动匹配,产生比单纯感觉移植物更好的运动轴突再生。这种匹配神经比单纯感觉神经更能促进神经再生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运动相关雪旺细胞似乎与传感器相关雪旺细胞有本质的区别,并能促进运动轴突的高级再生和寻路。第三,周围神经移植物的直径、长度、分支结构和分支模式在解剖学上是匹配的,而这些往往是成功神经再生的重要因素。解剖结构的不匹配增加了下一级再生、纤维化、神经瘤、随机靶点神经再支配和较差的功能。轴突数目和密度与缺损的匹配可能也是最大化节段性缺损轴突融合的关键考虑因素。第四,可以采集周围神经移植物以匹配复杂的神经结构,例如分支点。没有其他策略可以修复包含分支点的节段性周围神经缺陷。
        来自美国怀俄明大学的Jared S. Bushman团队认为,经免疫抑制治疗的周围神经移植物恢复良好,无排斥反应。在一个特别复杂的情况下,一名内侧尺骨严重节段性缺损的患者接受了自体腓肠肌移植和内侧尺骨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的联合治疗。植入前几天开始使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和强的松进行免疫抑制,并持续12个月。术后33个月,患者的尺侧和正中肌的神经支配良好。另一例患者在远端指神经修复手术前几天和术后至少6个月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结果相似。应用1%美蓝聚乙二醇融合治疗指神经单侧切断伤,在伤后24小时成功修复。也就是说,聚乙二醇融合快速恢复了单一切断的人指神经的感觉。虽然众所周知,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特权,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周神经系统在免疫上也是特殊的。这些特点在异基因周围神经移植后尤其明显,宿主的免疫反应比其他移植组织更为缓慢,也不那么严重。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周围神经移植物作为宿主轴突再生的临时支架的功能差异,以及与许多其他移植组织的内在免疫差异。进一步研究这些特性的机制将有助于周围神经再生和移植领域的研究。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4 月 4 期发表。

    https://orcid.org/0000-0002-0128-5445 (Jared S. Bushman) 

    GDNF挽救:GDNF传递对运动神经元和神经的影响及周围神经损伤后肌肉的重新神经支配
    Alberto F. Cintrón-Colón, Gabriel Almeida-Alves, Juliana M. VanGyseghem, John M. Spitsberge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4): 748-753.   DOI: 10.4103/1673-5374.322446
    摘要149)      PDF (12682KB)(65)   
    Neural Regen Res: 神经营养因子GDNF挽救:周围神经损伤潜在治疗方法
    周围神经损伤通常是由外伤引起的,比如交通事故。周围神经被切断,导致运动神经元死亡和潜在的肌肉萎缩。目前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特别是神经间隙较大(≥3cm)的病变的金标准是在发生神经根撕脱伤的情况下使用自体神经移植或再植入。如果不及早治疗,运动神经元变性和轴突再生丧失可能发生,导致功能丧失。虽然有外科手术,病人往往不能完全康复,生活质量恶化。周围神经再生有限,通常由雪旺细胞和神经营养因子介导,如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如沃勒氏变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促进运动神经元存活和突起生长的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不同形式的神经损伤中表达上调,如轴突切断、坐骨神经挤压和压迫等,因此探索这种蛋白作为周围神经损伤的潜在治疗方法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模型,在再生和功能恢复方面显示出积极的作用。前期研究认为GDNF是一种分布于周围神经系统中的蛋白质,其合成和分泌发生在各种细胞中,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等胶质细胞;运动神经元、肠神经、交感神经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等神经元;以及骨骼肌等靶组织。研究GDNF的另一个兴趣是促进运动神经元的存活、损伤后髓鞘的增强、促进神经突起的生长以及作为突触素促进神经肌肉连接处的终末分支和重塑。不受控制的GDNF分布可能导致不规则的出芽、轴突和神经卡压。最近,研究人员在开发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具有足够机械强度的导管方面取得了进展,以帮助受损神经元和雪旺细胞免于潜在凋亡。
    来自美国西密歇根大学的John M. Spitsbergen团队认为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的错误恢复归因于运动神经元再生轴突的能力持续退化和降低,导致慢性失神经肌肉。即使存在周围神经损伤的外科修复,患者的功能恢复仍然效率低下,并可能导致长期或终身功能障碍。GDN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由于其轴突生长能力、在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以及作为运动神经元有效生存因子的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兴趣。尽管GDNF对运动神经元的促存活作用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要传递这种蛋白还是很有挑战性的。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了解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所需的最佳蛋白质量和时间,并更好地开发将外源性GDNF保持在正确位置的方法。电肌肉刺激和运动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电肌肉刺激增加了营养因子的水平,为轴突再生提供了积极影响。运动以活动依赖的方式触发骨骼肌GDNF的释放,并逆行运至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从而触发促存活基因。找出GDNF治疗的合适剂量、时间和给药方式,并在康复过程中与适当的运动疗法或电肌肉刺激相结合,可以改善和提高伤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 4月 4 期发表。

    https://orcid.org/0000-0003-3295-3896 (John M. Spitsbergen); https://orcid.org/0000-0001-7363-6497 (Alberto F. Cintrón-Colón) 

    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疗法治疗幻肢痛: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
    M. Ángeles García-Pallero, Diana Cardona, Lola Rueda-Ruzafa, Miguel Rodriguez-Arrastia, Pablo Roma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1): 59-64.   DOI: 10.4103/1673-5374.314288
    摘要141)      PDF (409KB)(103)   

    Neural Regen Res: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对幻肢疼痛控制的有效性

         幻肢痛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难以治疗。尽管已有研究应用中枢神经刺激治疗于难治性神经性疼痛,但尚无随机对照试验证据将其推荐为治疗选择。深部脑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和运动皮层刺激是目前临床试验中使用的治疗策略。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是减少幻觉肢体疼痛患者疼痛感以及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有效疗法。相反,侵入性方法被认为是最后的治疗选择,可作为深部脑刺激的证据,运动皮层刺激表明幻肢痛治疗的价值仍存在争议。但是,在其他形式的神经性疼痛中使用这些治疗策略的发现表明,这些侵入性方法可能是幻肢痛患者的潜在选择。侵入性治疗被认为是所有非侵入性治疗失败的患者的最终治疗方法。幻肢痛的机制是由神经调节技术指导的,这些技术专门针对大脑疼痛处理网络或疼痛基质中的不适应性中枢神经可塑性变化。脑深部刺激、运动皮质刺激和脊髓刺激是主要的侵入性治疗。

         来自西班牙阿尔梅里亚大学的Diana Cardona团队认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的非侵入性疗法可能会减少幻肢痛的疼痛感。侵入性治疗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因为这些治疗在幻肢痛和其他形式的神经性疼痛中均会产生积极的结果。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 1  1 期发表。

    https://orcid.org/0000-0001-6761-3598 (Diana Cardona); https://orcid.org/0000-0001-9430-4272 (Miguel Rodriguez-Arrastia)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Rui-Cheng Zhang, #, Wen-Qi Du, #, Jing-Yuan Zhang, #, Shao-Xia Yu, Fang-Zhi Lu, Hong-Mei Ding, Yan-Bo Cheng, Chao Ren, De-Qin Ge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1, 16 (11): 2170-2176.   DOI: 10.4103/1673-5374.310941
    摘要95)      PDF (1242KB)(179)   

    Neural Regen Res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损伤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预后差、致残率高,给患者带来痛苦。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近年来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面备受研究者青睐。虽然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调节损伤区的微环境,加速周围神经的再生,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但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机制及分泌神经递质的能力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来自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Rui-Cheng Zhang团队建立了一套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程度和比例的系统,对预防或延缓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具有重要意义。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引起了一些伦理和安全问题。在中国,对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十分重视其伦理问题和安全、有效性的问题。然而,随着全球临床干细胞试验研究项目的增多和经验的积累,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后果以及费用等问题仍是临床应用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人们认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前景非常广阔,但怎样使效果最优化,是否可大规模用于临床尚待进一步探讨。

    这项成果撰写的文章发表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1 11 期。

    https://orcid.org/0000-0002-2522-0312 (Yan-Bo Cheng); 

    https://orcid.org/0000-0002-5418-3354 (Chao Ren);

    https://orcid.org/0000-0002-3279-7056 (De-Qin Geng)

    外周神经再生中干细胞与血管生成的相互作用
    Sara Saffari, Tiam M. Saffari, Dietmar J. O. Ulrich, Steven E. R. Hovius, Alexander Y. Shi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1, 16 (8): 1510-1517.   DOI: 10.4103/1673-5374.303009
    摘要80)      PDF (892KB)(91)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皮质可塑性与再生
    Ci Li, Song-Yang Liu, Wei Pi, Pei-Xun Zha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1, 16 (8): 1518-1523.   DOI: 10.4103/1673-5374.303008
    摘要118)      PDF (848KB)(128)   
    自噬对创伤性脊髓损伤神经保护和功能恢复的调节
    Swapan K. Ray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0, 15 (9): 1601-1612.   DOI: 10.4103/1673-5374.276322
    摘要83)      PDF (2045KB)(142)   
    orcid: 0000-0003-1734-542X (Swapan K. Ray)
    解码表观遗传密码:探索脊髓损伤恢复的新领域
    Bo-Yin Zhang, Peng-Yu Chang , Qing-San Zhu , Yu-Hang Zhu , Saijilafu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0, 15 (9): 1613-1622.   DOI: 10.4103/1673-5374.276323
    摘要93)      PDF (1281KB)(158)   
    orcid: 0000-0003-2290-9808 (Saijilafu)
    对白金诱发的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当前观点
    Andrijana Lazić , Jelena Popović , Tatjana Paunesku , Gayle E. Woloschak , Milena Stevanović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0, 15 (9): 1623-1630.   DOI: 10.4103/1673-5374.276321
    摘要65)      PDF (335KB)(137)   
    orcid:  0000-0003-4286-7334 (Milena Stevanović)
    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其作为帕金森病神经营养因子的潜力
    Susan R. Goulding, Aideen M. Sullivan , Gerard W. O’Keeffe , Louise M. Collins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0, 15 (8): 1432-1436.   DOI: 10.4103/1673-5374.274327
    摘要66)      PDF (893KB)(177)   

    orcid: 0000-0001-7800-7497 (Louise M. Collins) 

              0000-0001-5149-0933 (Gerard W. O’Keeffe) 

              0000-0001-9692-6438 (Aideen M. Sullivan) 

              0000-0003-4237-4804 (Susan R. Goulding)

    衍生自牙髓和牙齿相关干细胞的神经嵴干细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Alessandra Pisciotta, Laura Bertoni, Antonio Vallarola, Giulia Bertani, Daniela Mecugni, Gianluca Carnevale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0, 15 (3): 373-381.   DOI: 10.4103/1673-5374.266043
    摘要79)      PDF (193KB)(136)   
    orcid: 0000-0002-5348-5991 (Gianluca Carnevale)
    周围神经中的轴突是否通过谷氨酸释放与许旺细胞相通?
    Ting-Jiun Chen, Maria Kukley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0, 15 (3): 438-447.   DOI: 10.4103/1673-5374.266047
    摘要59)      PDF (1184KB)(137)   
    orcid: 0000-0002-4567-1241 (Maria Kukley)
    周围神经损伤引起脊髓的变化和通过抵消/增强改变策略以促进神经再生
    Yan Liu, Huan Wa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0, 15 (2): 189-198.   DOI: 10.4103/1673-5374.265540
    摘要61)      PDF (320KB)(144)   
    orcid: 0000-0002-5540-0648 (Huan Wan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