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脑损伤修复保护与再生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磺酰脲受体1(SUR1)的短形式及其对受损大脑中的功能
    Iván Alquisiras-Burgos, Javier Franco-Pérez, Moisés Rubio-Osornio, Penélope Aguilera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3): 488-496.   DOI: 10.4103/1673-5374.320967
    摘要474)      PDF (1445KB)(299)   
    Neural Regen Res:磺酰脲受体短形式存在及其对脑功能的意义
        磺酰脲受体(SUR)属于三磷酸腺苷(ATP)结合盒转运体家族;SUR与离子通道相关,并且作为孔的打开或关闭的调节亚单位。Abcc8和Abcc9基因分别编码SUR1和SUR2蛋白。SUR1转录编码一种由158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在胰腺、大脑、心脏和其他组织中表达,其质量约为140-177 kDa。SUR1分别与Kir6.2和TRPM4结合形成KATP通道和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Abbc8和9是交替剪接的,产生的转录物编码SUR1和SUR2的不同亚型,这两种亚型已被不同的实验检测到。有趣的是,对磺酰脲类药物的结合分析和Western印迹法的使用,使得SUR短形式(~65kda)的检测成为可能。SUR1变异体的身份尚未阐明,一些研究者认为较短的形式是不特定的。然而,免疫沉淀分析表明,SUR2短形式是功能通道的一部分,甚至与心脏受体的典型形式共存。这一证据证实了SURs短形式的结构是完全功能性的,并且不丧失与通道相互作用的能力。由于SUR短形式的结构改变改变了其与三磷酸腺苷的亲和力,因此对其表达的调控可能在三磷酸腺苷浓度降低的病理学中具有优势,并成为诱导神经保护的治疗靶点。值得注意的是,SUR1变体表达可能是由与大脑能量底物减少相关的条件(例如在脑卒中和癫痫期间)诱导的。
        来自墨西哥国立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研究所的Penélope Aguilera团队认为在三磷酸腺苷降低的脑病理中观察到65 kDa SUR1蛋白,即可在代谢应激条件下以降低三磷酸腺苷浓度来调节离子通道的活性。该证据与在细胞培养中进行的研究相吻合,其中对磺酰脲具有高(140 kDa)或低亲和力(65 kDa)的SUR1变体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条件。在高葡萄糖(25 mM)下,细胞同时表达两种磺酰脲受体,与格列本脲的亲和力高(Kd = 1 nM)和亲和力低(Kd = 100 nM–1μM)。在低葡萄糖培养基(11 mM)中培养的细胞表达低亲和力受体,并失去高亲和力磺酰脲结合位点。因此,SUR1的短形式变体可能来自替代剪接,并且可能取决于外源性刺激。另一方面,免疫沉淀分析表明,SUR2短形式(65和28 kDa)是功能通道的一部分,甚至与140 kDa受体的典型形式共存。不同的SUR形式可以共同组装成KATP通道,并产生不同的代谢敏感性和药理学特征。短形式SUR1的共组装可能会产生一个对三磷酸腺苷敏感性更高的通道,但也会产生一个具有更大电流容量的通道。这种情况在病理形式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病理形式中,短形式的SUR可能参与受损伤的大脑中发生的离子失衡。SUR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尚未被详细描述。尽管有证据表明短形式SUR整合了功能性通道,但没有证据表明短形式SUR1蛋白功能存在。已经进行了多次尝试来证明65kDa蛋白质的特性,但是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阐明SUR1亚型在大脑中的参与。基于短形式SUR2的行为和SUR1在脑卒中中过度表达的检测,提出SUR1的短型变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对大脑有功能影响。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 3月3  期发表。

    https://orcid.org/0000-0003-2288-1251 (Penélope Aguilera)

    一个环足以抑制α-突触核蛋白聚集
    Samuel Peña-Díaz, Salvador Ventura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3): 508-511.   DOI: 10.4103/1673-5374.320973
    摘要250)      PDF (497KB)(97)   
    Neural Regen Res: 单一芳环化合物可解开成熟的α-突触核蛋白淀粉样纤维
    帕金森病是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逐渐丧失,引起运动症状。这种功能紊乱的主要特征是形成神经内蛋白包涵体,称为路易体和神经突起,主要组成部分是α-突触核蛋白,一种内在紊乱的可溶性蛋白质,在病理条件下,可形成毒性和细胞间传递的淀粉样结构。预防α-突触核蛋白聚集在寻找帕金森病的疾病修饰疗法方面引起了极大的努力。小分子如SynuClean-D、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曲杜司喹或anle138b就是这种治疗潜力的例证。前期研究认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一个共同的组织病理特征:蛋白质沉积,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样纤维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中,这些包裹体在黑质致密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积聚,导致细胞逐渐死亡和多巴胺下降,从而转化为运动症状,如运动迟缓、僵硬或静息性震颤。此外,还观察到皮质路易体,特别是路易体患者的痴呆症。
    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Salvador Ventura团队认为,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第二流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可称为核细胞病,包括路易体痴呆和多系统萎缩等。单环抑制剂易于合成的结构,往往表现出比复杂的抗聚集化合物更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能。然而,如一些多酚所示,它们可能无法穿过血脑屏障,甚至导致显著的毒性。作为一个总的趋势,这些化合物的作用似乎偏向于产生非途径聚集物,可能是因为单环结构与一个普通的蛋白质疏水性斑块相互作用,尽管其中一些也是有效的原纤维干扰剂和繁殖抑制剂。尽管存在一些争论,这些非通路结构通常被认为具有较低的固有毒性和免疫原性。总的来说,它们是未被充分研究的分子,这些分子构成了破译哪些基团和位置是长期追求的开发疾病修饰化合物以治疗帕金森病和/或其他突触核蛋白病的目标所必需的极好工具。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3 月 3 期发表。

    https://orcid.org/0000-0002-9652-6351 (Salvador Ventura)
    神经血管单元模型的构建及影像学观察
    Taiwei Dong, Min Li, Feng Gao, Peifeng Wei, Jian Wa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8): 1685-1694.   DOI: 10.4103/1673-5374.332131
    摘要247)      PDF (1447KB)(156)   

    2001年,卒中进展审查小组会议引入了神经血管单元的概念,强调了其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和神经的健康和疾病状态的重要性。从那时起,神经血管单元得到重视,其对脑卒中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建立起高效、低成本、低能耗的体外神经血管单元模型以及对体内外神经血管单元进行无创观察是目前研究者们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此次综述首先总结了神经血管单元的构成,然后探索了不同类型干细胞以及细胞共培养方法在构建神经血管单元模型中的效果和差异,最后分析了近年来应用于观察神经血管单元的影像学方法的进展以及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监测和机制研究中的积极作用。

    https://orcid.org/0000-0002-5173-267X (Taiwei Dong)

    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分类和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调节剂
    Junfan Chen, Zhiyuan Vera Zheng, Gang Lu, Wai Yee Chan, Yisen Zhang, George Kwok Chu Wo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7): 1404-1411.   DOI: 10.4103/1673-5374.330589
    摘要217)      PDF (2627KB)(111)   
    https://orcid.org/0000-0002-6078-2548 (George Kwok Chu Wong)
    脑类器官可作为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筛选的新工具
    Jin-Qi Zhou, Ling-Hui Zeng, Chen-Tao Li, Da-Hong He, Hao-Duo Zhao, Yan-Nan Xu, Zi-Tian Jin, Chong Gao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9): 1884-1889.   DOI: 10.4103/1673-5374.367983
    摘要211)      PDF (3287KB)(141)   

    在体外药物筛选层面,以高内涵系统为核心的表型分析系统的发展与成熟为高通量药物筛选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持。脑类器官作为新型体外三维疾病模型,其组内质量控制、关键表征指纹以及药物筛选方案,尤其是海量中药单体筛选策略的制订等问题,目前尚缺乏系统性报道。此次综述回顾了脑类器官的发展及其相对于诱导性神经元或细胞系在疾病模拟层面的优势,同时还根据脑类器官本身的特征结合当前高内涵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从组内质量控制、类器官的诱导的标准化以及筛选方案等层面进行了展望。

    https://orcid.org/0000-0001-7639-0808 (Chong Gao)

    缺血性脑卒中的铁死亡与内质网应激
    Yina Li, Mingyang Li, Shi Feng, Qingxue Xu, Xu Zhang, Xiaoxing Xiong, Lijuan Gu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3): 611-618.   DOI: 10.4103/1673-5374.380870
    摘要208)      PDF (887KB)(244)   

    铁死亡是一种非凋亡性的程序性死亡,主要涉及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氨基酸抗氧化系统的失衡以及铁代谢紊乱。内质网是一种协调外部应激和内部需求的主要细胞器,炎症性疾病的进展会引发内质网应激。有证据表明,在多种疾病中,铁死亡可能与内质网应激分享相同的信号通路或存在相互作用,协同在细胞存活中发挥作用。缺血性脑卒中后可能发生神经元铁死亡和内质网应激,但是尚且缺乏总结神经元铁死亡和内质网应激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互作用。综述总结了近年来铁死亡和内质网应激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最近研究进展,梳理了铁死亡和内质网应激这2种通路之间存在的联系。或可为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参考。

    https://orcid.org/0000-0001-6983-8547 (Xiaoxing Xiong); https://orcid.org/0000-0003-1928-8772 (Lijuan Gu)

    脑内淋巴引流系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新靶点?
    Ying-Jie Wang, Yan-Rong Sun, Yan-Hong Pei, Hao-Wen Ma, Ya-Kun Mu, Li-Hua Qin, Jun-Hao Ya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3): 485-491.   DOI: 10.4103/1673-5374.346484
    摘要198)      PDF (1267KB)(88)   
    二甲双胍预防与年龄有关认知功能障碍的承诺
    Leelavathi N. Madhu, Maheedhar Kodali, Ashok K. Shetty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3): 503-507.   DOI: 10.4103/1673-5374.320971
    摘要184)      PDF (1117KB)(77)   
    Neural Regen Res:二甲双胍可减轻年龄有关认知功能障碍
    人类寿命的延长虽然是一个积极的进步,但也扩大了与年龄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这些疾病包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症和老年痴呆症。二甲双胍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是一种可以缓解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候选药物。虽然大多数临床研究表明二甲双胍有助于维持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好的认知功能,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患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但二甲双胍在非糖尿病人群中的疗效仍不清楚。以往的动物模型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能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产生不利影响。最近一项使用多种行为测试的动物研究显示中年晚期开始二甲双胍治疗可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二甲双胍对老年动物的认知增强作用与激活能量调节因子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减轻神经炎症、抑制雷帕霉素信号转导的哺乳动物靶点以及增强海马的自噬有关。二甲双胍促进老年海马这些有利改变的能力可能是其对认知功能产生积极影响的基础。尽管如此,在非糖尿病和非肥胖的原型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中老年特定窗口不同剂量和持续时间的二甲双胍治疗的结果。
    来自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Ashok K. Shetty团队认为从中年晚期开始的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二甲双胍治疗还调节了海马体中一些与年龄相关的变化,这些变化被认为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这些包括慢性神经炎症、mTOR信号增加和自噬减少。二甲双胍调节老年海马这些不利变化的能力可能是其对认知功能有益影响的基础。尽管如此,严格评估中老年特定窗口不同剂量和持续时间的二甲双胍治疗是否对非糖尿病和非肥胖原型具有有益或不同的认知效应的研究,对于验证二甲双胍改善老年认知功能的前景至关重要。二甲双胍促进认知功能机制中的性别差异需要阐明。非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二甲双胍的潜在不良影响也需要澄清。在非糖尿病中老年人群中进行的大规模、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二甲双胍临床试验将证实二甲双胍是一种在老年维持较好认知功能的药物。通过改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不同剂量和持续时间的二甲双胍治疗进行严格的研究,可能会验证二甲双胍是一种改善非糖尿病患者健康的药物。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3 月 3 期发表。

    https://orcid.org/0000-0001-5049-6671 (Ashok K. Shetty) 

    血小板源性细胞外囊泡对创伤性脑损伤诱导凝血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Liang Liu, Quan-Jun De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10): 2102-2107.   DOI: 10.4103/1673-5374.335825
    摘要176)      PDF (1031KB)(53)   
    二甲双胍如何改善化疗脑的记忆障碍
    Ahmad Alhowail, Sridevi Chigurupati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1): 15-19.   DOI: 10.4103/1673-5374.314284
    摘要171)      PDF (355KB)(102)   

    约70%癌症幸存者存在由化疗引起的认知障碍,即化疗脑。然而,尚未不清楚化疗如何诱发认知功能障碍,且缺乏针对该问题的临床治疗策略。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可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作用。近年来一些研究开始关注二甲双胍在减轻化疗脑方面的作用。作者在综述在分析了化疗脑机制的临床以及临床前研究,评估了二甲双胍在改善化疗脑方面的作用及潜在机制。

    https://orcid.org/0000-0003-1427-032X (Ahmad Alhowail)

    抗IgLON5疾病:超越神经免疫学的新课题
    Yi-ZongHeng Zhang, You Ni, Yi-Ning Gao, Ding-Ding Shen, Lu He, Dou Yin, Huan-Yu Meng, Qin-Ming Zhou, Ji Hu, Sheng Che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5): 1017-1022.   DOI: 10.4103/1673-5374.355742
    摘要166)      PDF (3842KB)(74)   

    抗IgLON5(神经元细胞粘附蛋白)疾病是一种新发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抗IgLON5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早期诊断和治疗困难,已成为神经免疫学的研究 "热点"。虽然是一种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由于IgLON5抗体的独特功能,抗IgLON5病具有神经变性的特点,具有tau蛋白病的神经病理改变,这种改变主要涉及下丘脑和脑干被盖,这扩大了对tau蛋白谱疾病的认识。,基础研究表明,与其他自身免疫性脑炎自身抗体相比,IgLON5抗体对神经元损伤和变性的影响是不可逆的,这表明自身免疫和神经退行性之间存在着潜在的联系。文章全面回顾和讨论抗IgLON5疾病涉及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以更好地了解这种复杂的疾病。

    http://orcid.org/0000-0001-7428-7153 (Sheng Chen); http://orcid.org/0000-0001-7930-2316 (Ji Hu)

    大脑新皮质投射神经元正常发育及其功能异常相关的转录调控机制
    Ningxin Wang, Rong Wan, Ke Ta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2): 246-254.   DOI: 10.4103/1673-5374.379039
    摘要165)      PDF (893KB)(86)   

    哺乳动物大脑新皮质负责感觉信息整合、运动协调和高级认知等重要功能。新皮质主要包含两大类神经元:谷氨酸能兴奋性投射神经元和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而,投射神经元及其相关兴奋性神经环路发育或功能异常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文章首先描述了脑新皮层解剖学上的轴突投射特征。其次,总结了从神经干细胞在皮质产生神经元的直接或间接模式。紧接着,聚焦内在的转录调控机制,概括了Pax6,Tbr2, Tbr1,Fezf2,Ctip2,Ctip1,Sox5,COUP-TFI,Satb2等重要转录因子基因不仅在从神经干细胞到成熟皮质投射神经元的发育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特有的动态时空表达模式;而且,还分别在神经干细胞、中间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中的神经元、或成熟的神经元等不同发育阶段发挥重要的特殊功能,保证相关类型皮质投射神经元的特化与分化。最后,汇总了基因突变相关的临床观察和小鼠动物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PAX6,TBR2,TBR1,CTIP2,CTIP1,SOX5,COUP-TFI,SATB2等基因突变导致新皮质投射神经元发育与功能异常,是引起神经系统发育相关疾病,如智力障碍和孤独症谱系障碍等较普遍的神经病理机制。此外,文章也对未来大脑新皮质投射神经元发育研究方向和未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https://orcid.org/0000-0002-0516-4667 (Ke Tang)

    强迫症患者的 WNT/β-catenin 通路和昼夜节律
    Alexandre Vallée, Yves Lecarpentier, Jean-Noël Vallée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10): 2126-2130.   DOI: 10.4103/1673-5374.332133
    摘要155)      PDF (458KB)(68)   
    髓过氧化物酶:治疗脑卒中的新靶点?
    Yun-Chang Wang, Yu-Bao Lu, Xiao-Lan Huang, Yong-Feng Lao, Lu Zhang, Jun Yang, Mei Shi, Hai-Long Ma, Ya-Wen Pan, Yi-Nian Zha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8): 1711-1716.   DOI: 10.4103/1673-5374.332130
    摘要150)      PDF (2452KB)(77)   

    髓过氧化物酶是髓样系统中的重要炎症因子,主要分布在嗜中性粒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髓过氧化物酶及其活性产物可参与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如对血脑屏障和大脑损害等。作为一种特殊的炎症标记物,髓过氧化物酶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脑卒中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评估中,更重要的是有大量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抑制或缺乏髓过氧化物酶可影响脑卒中的预后。文章总结了髓过氧化物酶在脑卒中后发展为血管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过程中的潜在作用,并探索了抑制髓过氧化物酶对脑卒中预后的作用,还分析了髓过氧化物酶在脑卒中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并讨论其是否可作为治疗和预测脑卒中的靶点。

    https://orcid.org/0000-0003-3518-7154 (Yun-Chang Wang); https://orcid.org/0000-0003-4375-8316 (Yu-Bao Lu)

    脑震荡(轻度创伤性脑损伤)轴索损伤的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表现
    Sung Ho Jang, You Sung Seo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5): 978-982.   DOI: 10.4103/1673-5374.324825
    摘要148)      PDF (1487KB)(39)   
    Neural Regen Res:脑震荡(轻度创伤性脑损伤)轴索损伤的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表现
    脑震荡被定义为通过对头部的物理冲击传递到大脑的外部机械力导致的短暂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换句话说,它指的是急性头部创伤导致的大脑神经功能的短暂变化,不涉及任何脑部器质性综合征,也不伴随常规脑部磁共振成像(MRI)的任何病变迹象。如果创伤后意识丧失的时间少于6小时,则被归为脑震荡;如果意识丧失的时间超过6小时,则被归为弥漫性轴索损伤。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是指意识丧失时间少于30分钟的脑创伤,由于它们的定义相似,mTBI和脑震荡这两个术语经常被交替使用。
    在脑震荡病例中不应该检测到轴索损伤病变,但在一项使用猴子的实验中,将近一半(46.7%)的动物在脑震荡后不到6小时就失去了意识,经病理检查,显示有表明轴索损伤的病变。也有报道称,12.5%至30%的脑震荡患者通过常规MRI检测到轴索损伤病变。
    在脑震荡病例中,确定没有神经损伤的主要依据是观察常规脑部MRI没有异常结果。但脑部MRI的正常发现可能并不表明大脑具有正常状态。由于常规MRI的分辨率限制,而且80%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病变为非出血性病变或只有通过病理检查才能确定的微小病变,因此有时认为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通过常规脑MRI能发现的病变只是冰山一角。
    相比之下,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弥散张量成像提供了常规MRI无法获得的皮质下白质的宝贵信息。弥散张量成像在识别创伤性脑损伤的微观结构性白质异常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如轴索损伤,这些异常通常在常规脑MRI上无法检测到。因此,弥散张量成像能够诊断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变,如脑震荡(轻度创伤性脑损伤)、脑卒中、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瘫和多发性硬化等传统MRI无法检测的病变。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可以根据各种弥散张量图的参数测量来评估整个神经束。此外,对重建的神经束的构型分析可以显示异常,如撕裂、变窄或不连续,这已被用于识别脑震荡(mTBI)患者的神经束的轴突损伤。韩国岭南大学医学院的Sung Ho Jang等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第5期的文章中,回顾了以往关于脑震荡(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轴索损伤表现的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证据。脑震荡和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轴索损伤病变的特点是发生在长神经束和多处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大部分可观察到皮质脊髓束中断,但在脑震荡和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轴索损伤患者中经常出现皮质下白质部分的撕裂和狭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经常出现穹窿断裂,但这种情况在脑震荡(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则不常见。虽然大脑多个区域出现轴索损伤是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脑震荡(轻度创伤性脑损伤)轴索损伤发生在多个神经束中。由于脑震荡(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轴索损伤病变可能在损伤发生后持续10年,文章还对脑震荡(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轴索损伤的特点进行了回顾和分类,希望能为脑震荡(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轴索损伤的诊断提供参考数据。
    双光子激发荧光激光扫描显微镜与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支持系统:从静态到动态的活体观察
    Xuan Wu, Jia-Rui Li, Yu Fu, Dan-Yang Chen, Hao Nie, Zhou-Ping Tang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10): 2093-2107.   DOI: 10.4103/1673-5374.369099
    摘要142)      PDF (30480KB)(75)   

    缺血性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治疗效果和研究进展仍然不能令人满意。作为神经血管单元的关键支持系统和重要组成部分,胶质细胞、血管(包括血脑屏障)缺血性脑卒中后,多种损伤机制共同发挥作用,除了重要的神经元组分的细胞死亡外,神经支持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过程包括维持大脑平衡、支持神经元功能和对损伤作出反应。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死后动物身上,不可避免地缺乏大量关于缺血性脑卒中后动态变化的关键信息。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用于活体动物研究的高精度技术。双光子激发荧光激光扫描显微镜(2PLSM)是一种强大的成像技术,可以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活体观察,提供大脑皮层的三维结构信息、多细胞成分间的通讯信息,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共成像。这种技术将现有的研究模式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平面转向立体,从单细胞功能转向多细胞相互交流,从而为确定完整大脑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直接和可靠的证据。文章讨论了使用2PLSM系统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支持系统进行研究的重大发现,强调了对大脑支持系统网络中的细胞行为和细胞相互作用进行动态观察的重要性。展示了2PLSM良好的应用前景和优势,并预测了缺血性脑卒中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

    https://orcid.org/0000-0002-4153-8590 (Zhou-Ping Tang)

    铁死亡:创伤性中枢神经损伤的关键参与者和潜在治疗靶点
    Qing-Sheng Li, Yan-Jie Jia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3): 506-512.   DOI: 10.4103/1673-5374.350187
    摘要141)      PDF (7557KB)(44)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的神经功能
    Teresa de los Reyes, Sergio Casas-Tintó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3): 512-515.   DOI: 10.4103/1673-5374.320975
    摘要140)      PDF (487KB)(82)   
    Neural Regen Res: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应激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程序编码的一种细胞广泛机制,该蛋白质程序由多种细胞因子组成,这些因子在防御反应中会聚在一起,以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在许多机制中,热休克蛋白被认为是应激核心蛋白质组中的保护因子,通过其在蛋白质稳态中的典型作用来应对不同的应激刺激。 但是,新出现的证据揭示了与生理和病理状况相关的热休克蛋白的非典型作用。蛋白质变性网络在某些条件下,如衰老或神经退行性变,很容易在神经元中崩溃,这就是所谓的伴侣超负荷模型。在这种情况下,细胞蛋白稳态失衡是衰老的标志,它诱导蛋白质聚集,细胞功能障碍和神经退行性过程的发作。热休克蛋白系统在蛋白稳定网络功能中起着核心作用,并作为防御屏障来抵抗蛋白质动力学的破坏。最近研究提出热休克蛋白的功能和蛋白质水平是随着衰老和神经变性而下降。在热休克蛋白家族中,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在不同物种的衰老组织中被上调,并被提议作为保守的抗衰老机制。
    来自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的Sergio Casas-Tintó团队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的过表达增加了突触数量,在神经退行性聚集性疾病中与聚集体共定位,并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破坏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突变是神经病和肌病的原因。此外,热休克蛋白B4的突变与视网膜变性和白内障疾病有关。影响蛋白质磷酸化状态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20序列突变会影响心肌细胞的平滑肌收缩。蛋白质水解网络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关键因素而出现,并且包括此处所述的非典型作用。小分子热休克蛋白23和小分子热休克蛋白26之间的平衡系统在突触形成和调节中的Pinkman激酶样蛋白的调节下起作用。将热休克蛋白用作环境条件传感器可以靶向定位发育,衰老或神经退行性阶段的神经功能和突触形成。突触破坏与形态学障碍有关,但也与认知和精神疾病有关。因此,热休克蛋白成为协助突触形成和维持的新中心机制,同时也是驱动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潜在目标。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 3月3  期发表。

    https://orcid.org/0000-0002-9589-9981 (Sergio Casas-Tintó)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与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
    Congcong Huo, Gongcheng Xu, Hui Xie, Tiandi Chen, Guangjian Shao, Jue Wang, Wenhao Li, Daifa Wang, Zengyong Li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4, 19 (7): 1517-1522.   DOI: 10.4103/1673-5374.387970
    摘要135)      PDF (3163KB)(99)   

    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对于脑神经网络重建至关重要,而脑神经网络可参与脑卒中、帕金森病和精神障碍等中枢神经疾病。尽管神经调控技术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由于缺乏对神经环路的指导,最佳的神经刺激参数(大脑皮质靶点、刺激持续时间、抑制或兴奋模式)的选择仍然缺乏理论依据。此外,神经调控技术改善行为表现的机制也不清楚。最近,神经成像技术的进步为深入了解神经调控技术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可通过测量大脑血流动力学来观察大脑活动,具有便携性、高运动耐受和抗电磁干扰的优点。将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与神经调控技术相结合,可以监测大脑皮质反应,并提供实时反馈,进而建立一个集评估、反馈和神经刺激干预的“闭环”调控系统,进而促进个体化精准神经康复的发展。此次综述总结了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的优点,对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在经颅磁刺激、经颅电刺激、神经反馈和脑-计算机接口这些脑神经调控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此外,对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在神经调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总之,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结合神经调控技术可促进并优化中枢神经重组以更好地促进中枢神经疾病的恢复。

    https://orcid.org/0000-0001-7791-0668 (Zengyong Li); https://orcid.org/0000-0003-3977-3206 (Daifa Wang); https://orcid.org/0000-0002-3198-0158 (Congcong Huo)

    改善脑老化的治疗的神经营养分子
    Itzel Ortiz Flores, Samuel Treviño, Alfonso Díaz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1): 51-56.   DOI: 10.4103/1673-5374.331867
    摘要131)      PDF (635KB)(68)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rs6265 (Val66Met) 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人类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修饰因子
    Van Thuan Nguyen, Braxton Hill, Naiya Sims, Aaron Heck, Marcus Negron, Claire Lusk, Cristi L. Galindo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1): 102-106.   DOI: 10.4103/1673-5374.343894
    摘要131)      PDF (629KB)(65)   
    内溶酶体系统在脑缺血中的关键作用
    Hui-Yi Zhang, Ye Tian, Han-Yan Shi, Ya Cai, Ying Xu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5): 983-990.   DOI: 10.4103/1673-5374.355745
    摘要130)      PDF (745KB)(41)   

    脑缺血是一种引发连续病理机制的严重疾病,导致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往大部分关于在脑缺血发病机制的研究只提及了溶酶体是单一细胞器,但最新研究表明,内溶酶体系统是一个高度动态的系统,包括晚期内体,末端溶酶体和内溶酶体一系列细胞器;彼此之间动态转化并承担不同的生物功能,其涉及的不同膜融合功能在脑缺血损伤的生物降解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①文章综述了脑缺血后内溶酶体系统的调节及其变化,特别是膜融合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该系统的功能受多种蛋白质分子调节,例如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NSF)和溶酶体钾通道跨膜蛋白175(TMEM175)。然而,这些蛋白质在脑缺血损伤后异常表达,破坏了内溶酶体系统内以及自噬体和溶酶体之间膜的正常融合功能,导致内溶酶体系统“成熟”障碍,影响了自噬-溶酶体途径维持的能量代谢平衡,并可导致蛋白质内稳态崩溃。②作为内溶酶体系统的终端,自噬维持着该系统的动态平衡。自噬溶酶体融合过程是自噬的必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能量平衡和清除衰老蛋白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③文章以此认为,内溶酶体作为一个高度动态和复杂的系统,应该在脑缺血损伤过程中一起被重视,而不是集中在溶酶体的单个细胞器,未来对该动态系统调节的关注将为脑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https://orcid.org/0000-0002-2772-8697 (Ying Xu) 

    基于siRNA 的脑出血疗法:药物输送系统的挑战和进展
    Daniyah A. Almarghalani, Sai H.S. Boddu, Mohammad Ali, Akhila Kondaka, Devin Ta, Rayyan A. Shah, Zahoor A. Shah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8): 1717-1725.   DOI: 10.4103/1673-5374.332129
    摘要127)      PDF (1175KB)(72)   
    性别不均自噬作为介导缺血性卒中结果性别差异的潜在机制
    Brian Noh, Louise D. McCullough, Jose F. Moruno-Mancho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1): 31-37.   DOI: 10.4103/1673-5374.340406
    摘要124)      PDF (852KB)(121)   
    https://orcid.org/0000-0002-2139-6134 (Jose F. Moruno-Manchon)
    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小脑病理学:神经可塑性和神经变性
    Rangariroyashe H. Chipika, Grainne Mulkerrin, Pierre-François Pradat, Aizuri Murad, Fabrice Ango, Cédric Raoul, Peter Bede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11): 2335-2341.   DOI: 10.4103/1673-5374.336139
    摘要122)      PDF (3723KB)(82)   
    创伤性脑损伤后的内源性祖细胞反应——细胞治疗范式的靶标
    Anna Badner, Brian J. Cummings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11): 2351-2354.   DOI: 10.4103/1673-5374.335833
    摘要121)      PDF (489KB)(77)   
    诱导朊病毒蛋白脱落作为在大脑病理状态下神经保护和再生途径:从理论到事实
    Andreu Matamoros-Angles, Behnam Mohammadi, Feizhi Song, Mohsin Shafiq, Santra Brenna, Berta Puig, Markus Glatzel, Hermann C. Altmeppe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9): 1869-1875.   DOI: 10.4103/1673-5374.366496
    摘要121)      PDF (1671KB)(40)   
    https://orcid.org/0000-0001-9439-6533 (Hermann C. Altmeppen)
    旁观者?衰老和脑卒中中的小胶质细胞和淋巴细胞
    Justin N. Nguyen, Anjali Chauhan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3, 18 (7): 1397-1403.   DOI: 10.4103/1673-5374.360345
    摘要120)      PDF (830KB)(116)   
    胎儿酒精谱系障碍的少突胶质细胞病理
    Nune Darbinian, Michael E. Selzer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3): 497-502.   DOI: 10.4103/1673-5374.314294
    摘要119)      PDF (382KB)(82)   
    Neural Regen Res:胎儿酒精综合征和少突胶质细胞损伤
        在美国,胎儿在怀孕期间接触乙醇是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胎儿期接触乙醇导致的神经发育异常和躯体发育异常的最严重合并症称为“胎儿酒精综合征”。过去对美国儿童胎儿酒精综合征患病率的估计为0.2%-0.7%,但最新的研究表明,3.1%-9.9%的儿童患有某种形式的胎儿酒精谱系障碍。在美国,每年有8万名儿童出生时患有胎儿酒精综合征,其中一半以上未被确诊。这是由在美国学校进行的研究确定的,这些研究测量了儿童的体重、身高和头围,并使用标准检查表评估了儿童的面部特征和其他与胎儿酒精综合征相关的轻微异常。学校心理学家通过认知和行为测试评估神经发育表现,以评估认知、学业成绩、行为和适应技能。由于乙醇暴露可能发生在母亲意识到她怀孕之前,因此需要基于乙醇暴露的分子机制和关键时期的知识的治疗。直接胎儿脑组织检查在人类妊娠中是不可行的,而且胎儿脑的非侵入性检查仅限于昂贵且技术上具有挑战性的子宫功能和影像学研究。对胎儿酒精综合征儿童的MRI研究表明,行为异常不仅与皮质增厚有关,而且与白质完整性的破坏有关。白质损伤的机制尚不清楚,但由于中枢神经系统髓鞘是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的,因此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些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是发育过程中最后生成的细胞。髓鞘形成和髓鞘碱性蛋白的表达开始于妊娠中期(人类妊娠20周),并在出生后持续。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产生要早得多(大鼠为E16,人类为妊娠 5.5周)。
        来自美国坦普尔大学的Michael E. Selzer团队认为,胎儿酒精综合征损伤的少突胶质细胞要么不能发育,要么过度凋亡。少突胶质细胞修复失败会阻碍髓鞘形成,也会导致神经元损伤的累积。在制定胎儿酒精综合征的治疗或预防策略时,不仅要针对少突胶质细胞,而且要针对少突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相互作用的机制。在早期青春期和成年女性中,产前暴露于乙醇会增加社交焦虑,但在青春期晚期没有,而男性先前被证明易受早期乙醇暴露的影响。在大脑发育过程中,与女性相比,男性的神经胶质细胞受酒精选择性影响的假说值得进一步研究。酒精干扰了发育中大脑中的胶质细胞功能,这导致了神经元的缺陷,因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至关重要。为了确定合适的治疗靶点,有必要进一步确定酒精暴露对胎儿大脑造成的复杂生物破坏,并确定神经胶质功能障碍与结构、功能和行为异常之间的联系。由于妊娠早期使用乙醇的发生率远远大于实际出生的胎儿酒精综合征患儿的数量,因此采用非侵入性方法评估潜在的神经病理学将非常重要。利用弥散张量成像和功能磁共振以及分子研究来检验同一人群中少突胶质细胞损伤与脑结构和功能连通性之间的相关性是很重要的。这可能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产前酒精暴露相关神经认知缺陷的机制。这些方法将帮助我们确定哪些胎儿处于危险之中,并允许我们在怀孕早期进行治疗干预。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 3月3  期发表。

    https://orcid.org/0000-0002-1141-217X (Michael E. Selzer); https://orcid.org/0000-0002-8712-4940 (Nune Darbinian)

    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脑中 SOX 转录因子和 microRNA 的相互作用
    Milena Stevanovic, Danijela Stanisavljevic Ninkovic, Marija Mojsin, Danijela Drakulic, Marija Schwirtlich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7 (11): 2325-2334.   DOI: 10.4103/1673-5374.338990
    摘要117)      PDF (4359KB)(92)   
分享